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的年轻一代为何不再崇洋?

2017年11月28日 08:35   来源:人民日报   李昌禹

  中国的年轻一代正在跳出西方话语体系的框框,依照现实发展的逻辑来考虑“我们怎么样”“中国需要什么”,而不是“西方怎么看”

  自信,如今正成为新时代青年身上越来越闪亮的“光环”。

  不久前,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则报道,称如今中国的年轻人不再崇洋,他们对祖国的发展和前景普遍自信,在这一代人看来,当下的中国已经成为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力量与稳定的灯塔”。

  无独有偶,今年更早些时候,英国某基金会发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中国青年对未来最为乐观自信。29%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觉得中国是安居乐业之所,因为在这里“只要勤奋就能出人头地”。约93%的中国受访者还因为医药、可再生能源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而对未来充满希望。相比之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青年则相对较为悲观。

  观察近年来国内舆论中的年轻人形象,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年轻人的形象越来越转向积极正面。昔日被加诸年轻人身上的“叛逆”“自我”等标签逐渐被“自信”“担当”等正面评价取代。特别是年轻一代对西方的态度,更耐人寻味:面对西方的一些“傲慢与偏见”,他们不再卑怯、沉默,而是理直气壮地“怼”回去;有的更以“自黑”的方式调侃——这种“回怼”和“自黑”不仅仅出于自尊,更是发自肺腑的自信。

  年轻一代的“集体自信”,无疑来自于中国的日益发展和强大。由于近代的屈辱史,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少人在如何面对西方这个问题上,是缺少点自信和底气的。即便是向西方说“不”,在方式上也往往是激烈多于平和——这似乎成了一种饱受创伤后的应激反应。而如今,以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或许可以称之为近代以来最能“平视”西方的一代。他们生活和成长的时代,物质条件更加优渥、信息获取更加便利、眼界视野更加宽阔,这让他们并不天然认为“西方比中国好”,也因此更加自信平和,更加懂得把这种自信、平和与爱国、自强有机结合起来。

  这种心态和观念的变化,无疑将深远地影响中国的未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国正在从一个“追赶者”逐渐转变为“开创者”,接下来的路怎么走?西方可资借鉴的经验越来越少,只有依靠自身的创造力,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的年轻一代正在跳出西方话语体系的框框,依照现实发展的逻辑来考虑“我们怎么样”“中国需要什么”,而不是“西方怎么看”。这种发自心底的集体自信,必然有助于弥合心理卑怯,重建中国自身的话语体系。从这方面说,年轻一代的“集体自信”,正是当下中国最为需要的精神。

  年轻一代正自信地走向舞台中央,时代也正为他们供给越来越多的机会,方方面面都在呼唤年轻力量的加入,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等待年轻人去探索。一个古老国度正以独有的航线驶向现代化,而她的年轻人们,正满怀自信,走在建功立业的大道上。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斜杠青年”还需政策支撑    2017年11月01日
  • ·扫描“斜杠青年”的长短利弊    2017年11月01日
  • ·青春相守望 结体少年行    2017年07月1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