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绥:中国的积极老龄化之路

2017年11月16日 09:19   来源:环球时报   

  中国正在面对未富先老和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挑战。

  如何定义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不是社会老化,而是代表健康长寿、社会参与和老有所养的银色经济。我们需要基于人民不断增长的健康与长寿消费需求,组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活动,建立和谐的供求关系和代际关系。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消费需求,是全国上下互动的热门话题,也促进了医养结合理念和康复、护理、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将如何面对人口结构的约束条件、改革福利制度结构、增加就业和延迟退休、由政府和社会联合构建医养服务的PPP模式、传承中国孝道文化等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我们需要适应经济规律,驱动投资和消费两驾马车,制定和培育两个人口红利的发展战略。首先是改善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通过落实二孩政策、改革教育体制机制和评价方法、延长人口劳动年龄以及提高就业参与率、提高报酬和改善薪酬结构等措施,延续第一人口红利,提高国民生产力,以科技推动经济较快发展。其次是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通过健康管理、养老金账户、拥有一套住房等措施,培育第二人口红利,提高老龄人口的购买力,以消费拉动经济持续发展。

  如何实施积极老龄化的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包括人口老龄化引发的代际利益冲突。例如,一方面,企业和职工认为养老保险费率高;另一方面,退休人员认为养老金对工资的替代率低。再如,劳动人口向东南地区流动,广东地区养老保险有结余,东北地区养老保险有缺口,需要建立中央统筹的基础养老金制度。

  和谐代际关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任务。在公共政策领域,需要政府通盘考虑一次分配的工资政策效用和二次分配的福利政策效用、减免和延期征缴的税制,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周期,将两个人口红利战略融为一体,指导国家公共政策、企业发展规划和个人理财规划。在公共管理领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服务机构通力合作,打造健康管理、正规就业、职工收入、养老金积累、控制企业用工成本、控制首住房售价、控制基础教育成本、控制医疗费用的社会治理机制,让劳动人口早日进入不负债、有积累的财富自由拐点,增加幸福感和养老资产的获得感。

  要按照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时间表,倒计时制定发展战略和解决社会问题。在初级老龄社会阶段(1996 - 2020年)完成相关公共政策,在深度老龄社会阶段(2021-2030年)完善相关服务体系,确保在超级老龄社会(2030年以后)进入社会合作与代际和谐的发展阶段。

  以养老金为例,在初级阶段要建立全覆盖、保基本的基础养老金制度,在深度阶段要调整公共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的结构以促进就业,在超级阶段要建立社会合作机制,鼓励国民增加就业和延迟领取养老金。(作者是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双聘教授)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