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付款流程巨变背后的金融稳定

2017年11月16日 08:30   来源:中国网   王振峰

  双11疯狂买买买的同时可曾想到通过微信、支付宝支付的每一笔钱,付款流程已经发生巨变!

  用户使用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的网络支付业务,将通过网联平台处理,本次双11,是网联平台上线后的公开“首秀”。

  今年8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已向各金融机构下发了《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此举意味着网络支付业务未来将全部通过网联。

  双11的海量交易的顺利进行,从一个侧面印证网联试运行的数据处理技术能力还是经得住考验的,也为明年6月底之前网联平台全处理运行做好了充足准备。

  网联,即网络银联。顾名思义,相比于线下支付的银联相比,网联是为线上支付提供统一、公共的支付结算服务的。它的建立及运作模式,在国外尚无先例,可以说是中国特色支付体系下的一种创新,必将深远影响支付行业的格局。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总交易额为58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5.6%;其中,其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38.6万亿元,约为美国的50倍。随着移动支付不断拓展支付场景,交易规模增大,催生了非银行支付的大发展、大繁荣。至2016年底,央行发放了267张支付牌照,若按照市场份额算,已形成了3大梯队。比如支付宝、财付通两家支付巨头组成的第一梯队,占到超过八成的份额,而以易宝、平安付、百度钱包、京东支付、快钱等8家支付企业组成第二梯队,瓜分约13%的份额,其他的257张支付牌照的市场交易额仅是1.4%。

  显而易见,如此庞大且较高增速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市场,一旦不稳定甚至风险暴露,其所发散的冲击不仅影响及消费者,最终还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

  另外,旧的网络支付业务直连模式,也存在许多弊端及风险隐患。比如多头开户,运行维护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支付交易信息碎片化严重,游离于监管之外,很容易变成洗钱的温床。又比如,接口标准与安全规范不统一,多方关系混乱,加上监管上有漏洞,安全无法保障,容易引发诈骗、钓鱼、挪用等风险及违规行为。

  还有,一些支付机构为地方股权交易平台甚至是“野鸡”交易所通过资金结算通道,介入大额支付服务,在为纳入集中清算的情况下,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从宏观层面上看,若由国内非银支付体系无序发展,将给金融稳定及监管带来负向作用。

  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根据十九大报告,未来几年的金融监管趋势,将会越来越严,对“影子银行”、交叉金融、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等比较突出的风险点,尤其是体现在互联网金融等一些非持牌金融机构中的风险,监管会更加严格,集中精力整治。

  网联平台的建立及运行,有利于我国金融稳定及进一步监管完善,它不仅为央行管理第三方支付的乱象提供了可能,促进线上支付行业更加规范有序,而且也为网络支付业务的竞争与合作创造统一公平环境。

  当然了,随着网联的清算模式推进,在其统一结算和信息共享的作用下,第一梯队的支付宝、财付通这两大支付巨头,其寡头优势也将有所削弱,或将掀起一轮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重新洗牌。

  由于网联是由央行引导的清算平台,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不但不受影响,或将带来一定利好,有望获得更优质、便捷、安全的服务。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