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过后,快递配送迎来高峰,高校则成为“主战场”。仅昨天清华、北大两所高校快递数量就达7万余件。多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包裹摆满校园外的人行道,不时有学生前来隔着围栏取件。就此有学生和快递人员呼吁,希望在“双十一”等高峰期,适当增加校内快递领取点数量和空间,使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通畅起来。(11月14日《新京报》)
今年11月11日0点12分钟,上海嘉定区朱桥镇的刘先生就收到了来自圆通速递送出的全网第一单快递。据说,今年双11剁手族最大的“烦恼”,不是抢不到心仪的商品,而是上午还没醒来,就遇到接二连三的快递小哥敲门。
据媒体报道,截至12日下午四点,全国已有355个城市(含港澳台)收到包裹,这意味着快递24小时送达已覆盖全国。双11当天,物流订单已发货超3.66亿件。之所以有这样的高速度,在于各快递企业均加大了各自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今年各家的智能化仓储机器人也纷纷上岗,将传统仓库“人找货”变成了“货找人”的模式。今年双11,菜鸟通过数据预测,提前让爆款商品来到消费者身边,甚至做好了发货前的预包装,做到了“单未下货先行”。快递与电商的协同提速,全行业应对高峰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谁曾料想,快递企业呕心沥血提速,快递能够飞速发往世界各地,送到剁手族的手中很容易,却进不了大学校门,倒在了最后一公里。堂堂清华、北大学生,要取个已经到了眼前的快件,不但麻烦,而且狼狈。他们需要隔着围栏,吃力地从围栏上接过自己的包裹。对此,一名到南门取件的北大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可以视“双十一”等高峰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校内的快递领取点数量或者空间,“这样快递都堆在门口,一是取件不方便,第二也有碍观瞻啊。”
而学校方面,面对这种快递“扎堆”校园外的情景无动于衷,也有自己的说辞。去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保卫部公布了《规范校园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知》,禁止所有无通行证的电动车入校。北大保卫部一工作人员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举措旨在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需要。
相对于学生来说,学校一方总是处于强势的地位,如果印发一页“通知”,以“加强安全管理”为由头,以“为了学生好”为借口,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方法,学生根本是无力改变的。但是,不考虑实际情况,无视学生的困难,采用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效果只会适得其反,除了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加麻烦以外,还容易使学生产生怨气和抵触情绪。正视学生的需要,倾听学生的呼声,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才是硬道理。
菜鸟网络总裁万霖很有底气地表示,菜鸟智慧物流将通过技术和协同,加速实现“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必达”。快递物流的全球化思维,倒逼文化和科技含量最高的大学校园尽早打通快递最后一公里势在必行,以“加强安全管理”为借口而拒快递于门外的管理思维,明显不合时宜。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