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时代的划时代意义

2017年10月31日 08:38   来源:人民日报   陈曙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历史中走来,向着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进发,是一个具有诸多历史特点的新时代: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一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一个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一个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一个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不了解跪着的屈辱,就不了解站起来的意义。1840年后,中国人民一步步跌入跪着讨生活的深渊,不甘沉沦的人们奋起抗争。但是,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却没有结束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大清国倒下去了,中国人民却没有站起来。这种状况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新中国成立才得到根本扭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奇迹惊艳世界,中国人民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中华民族日益走向伟大复兴,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完成了从世界边缘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华丽转身,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社会主义曾遭受重大挫折。西方一些人弹冠相庆这一“世界性的胜利”,鼓噪马克思主义终结、社会主义终结、人类历史终结,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开启。面对严峻复杂的局面,邓小平同志鲜明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让世人认识到,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惹的祸,而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酿成的苦果;社会主义并未终结,它正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让科学社会主义展示出强大生命力,吸引着众多国家和人民的目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西方中心论”者一贯认为,始于欧洲的现代化道路“是唯一成功和正确的发展逻辑”。他们只认同一条道路,那就是西方道路;只接受一种观念,那就是现代化等于西方化。事实证明,现代化发展方向是无法绕开的,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中国自主开辟的现代化道路是不同于西方道路的伟大创举,它摆脱资本主宰劳动的历史逻辑,摆脱西方的制度框架、政治模式和文明体系,摆脱殖民、扩张、掠夺的发展逻辑,摆脱依附发展、梯度进化的历史宿命,通过“走自己的路”快速发展起来,在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开启了更为壮丽的现代化之路。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