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了低生育新时代

2017年10月30日 08:53   来源:中国网   穆光宗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释放出降低生育率的强大影响力,国际比较显示,中国不仅未富先老,而且未富先少。由于快速的社会转型和人口转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进入了低生育新时代,人口增长过快过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人口的生育率早在1990年代初就低于更替水平以下,90年代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简称TFR)基本上在1.6以下。早在90年代,中国就积蓄了“内生性低生育”的巨大能量。2000年,五普大数据显示TFR只有惊人的1.22;到2010年六普时,大数据再次显示总和生育率只有1.18。后来的事实表明,超低生育现象是不争的事实,2010年人口普查证实了1996-2010年平均生育率只有1.4,2010-2015年中国平均生育率只有1.2,2015年低到1.05。

  现代社会重男轻女的生育冲动已经大大弱化,理想子女数(Wanted fertility)变得相对稳定。很多调查证明,中国人的理想子女数大概在1.8左右。根据国际经验,实际生育率往往只有理想子女数的50-70%,也就是说,实际生育率在0.9-1.26之间波动。

  2006年8月,“第六次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显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分别为1.78个和1.60个,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依次为1.70个、1.74个、1.77个,差距缩小。1997年的全国调查也差不多。由于低生育现象已经是内生性,是生育文化和生育观念彻底转变的产物,所以即便停止计划生育,也很难改变生育率低迷的惯性。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于2010年4月进行了“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研究发现:实际生育率是条件生育率,现实条件对人们生育子女的意愿影响明显,经济基础和住房成为重要生育前提,预期生育年龄也将因现实因素而推迟2.1年;让子女有个伴并在将来减轻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是人们希望多生育一个孩子的首要出发点;而如果生育两个子女,一男一女最为相宜。

  总体而言,意愿生育水平已经明显低于更替水平,意味着放宽生育政策,并不会有强烈的反弹。在发达地区和小众人口,意愿生育率已经低于政策生育率,低生育率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让人担心的与其说是生育率的反弹,不如说是中国生育率的萎缩。

  生育决定人口的未来甚至社会的未来,过低的生育率有很大弊端。从人口学角度看,少子老龄化挑战巨大,养老在很大程度上是年轻人口解决了老年人口的问题,老年人分享年轻人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失能老人更需要年轻人的照料 。

  国际社会普遍对超低生育率担忧,中国也应该未雨绸缪、科学理性地看待和遏制人口的少子化趋势。持续的少子化必将导致15年以后年轻型劳动年龄人口供给的减少,年轻人口亏损问题雪上加霜。独生子女这个群体家庭责任大、养老压力大、生存风险大但自身脆弱。保持近更替水平的适度生育率(TFR=1.8-2.5)才能确保人口自身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当下,在低生育常态化的新时代,重建适度生育和优化生育文化和生态,“减少一孩、鼓励二孩、包容多孩”是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要求的战略选择。

  (穆光宗,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