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宽广的历史视野 深厚的时代意蕴

2017年10月27日 07:4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深刻阐述,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科学概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实践要求和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勇于创新精神、科学方法论,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结合的高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特征,体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意蕴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的判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认识的基础;而对新的历史方位的判定,又是以对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变化”“历史性变革”的深刻把握为前提的。因此,要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内在联系中,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推进理论创新,探究思想真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在对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与当代中国现实和未来走向的探索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并进行深刻阐述,铸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伟奋斗目标和崇高精神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回溯中华民族的历史,立足中华民族的现实,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表达了对在时代新变化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考。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伟大梦想就要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伟大梦想的历史内涵,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更显其深厚的现实意蕴。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回溯历史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伟大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伟大梦想的实现提出了新的实践路向。实现伟大梦想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勠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奋斗,我们一定能够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伟奋斗目标和崇高精神境界的深刻表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既要看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在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历史的探索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社会主义运动和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的历史和理论基础

  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和现实、未来相结合的高度,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发展作了系统回顾,对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变化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深刻阐释。其中,从6个时间段上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即: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深刻理解,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的历史和理论基础。

  回溯以1516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发表为开端的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发展,能更全面地厘清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潮、运动和制度,是怎样向前发展的;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能更深刻地感悟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变迁结合中,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是怎样站立在时代变化的新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的;能更科学地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揭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前瞻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进程。

  2017年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第六个百年开首之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接续发展的重要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同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也将以“中国道路”的新发展和新成就,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将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中谱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华彩乐章。

  在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历史的回顾总结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论述中,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提出增强“四个自信”,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和奋进方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一开始就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地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宗旨和核心立场。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的光辉历程时,就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系列论述,贯穿其中的核心立场就是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就是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是激励全党,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这些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宗旨和核心立场,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庄严宣示和承诺的历史担当。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顾海良)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