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不涨价”也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2017年10月20日 21:49   来源:红网   乔志峰

  沈阳有家夕阳红理发店,门面不大,装修简单,但是每天店主于晏普都要从上午9点一直忙活到傍晚,前来理发的市民络绎不绝。除了手艺好,这里理发的价格也堪称沈阳之最——5元钱。甭管水电价格一再上涨,周边的理发店不断上调价格,当了42年理发师的老于理发从未高过5元钱。面对这低得让人不忍心的价格,有顾客劝他涨价,于晏普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够用就行呗!”(10月18日《沈阳晚报》)

  毫无疑问,这位理发师较为善良,在“什么都涨价”的今天还能坚持保持原价,并且一保持就是40多年,确实不容易。之前,也在媒体上看到过类似的新闻,比如山东枣庄的徐庄大集上百年历史水煎包2毛1个、24年未涨价等等。

  不过,对类似新闻倒也不能简单地发出一些溢美之词。乱涨价、牟取暴利的行为必须唾弃,但几十年绝不涨价却同样显得有点另类。24年前的2毛钱、N年前的5元钱,和今天的购买力和“含金量”相比,肯定不可同日而语。这样做生意,能赚钱吗?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须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供求状况和竞争状况。哪怕是小小的水煎包、哪怕是理发这样的小手艺,该收多少钱、该不该涨价,其定价权也应该交给市场,而不能刻意为了不涨价而不涨价。否则,就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如果原料涨价了,或者人工成本提高了,商品和服务价格也只能“水涨船高”,否则就可能亏本,甚至可能经营不下去。市场化是资源配置优化的最有效途径,大到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小到街头小摊,都概莫能外。

  市场的“无形之手”最科学、最可靠,也最能激发出无限的活力。别拿水煎包不当干粮,也别拿理发那点事儿不当“市场经济”。市场面前,没有例外——即便有貌似例外的案例,也必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客观条件。我注意到,水煎包的经营地点是农村露天大集,场地零成本或极低,规避了现如今很多实体商家最头痛的房租问题。另外,他家做生意是“一家老少齐上阵”,没有雇人,付出的是自己的劳动,人力成本也省下来了。成本降到了最低,才能薄利多销,挣的完全是个辛苦钱。而该理发师的服务对象,中老年人占到了80%以上,他的不涨价,跟消费群体的特殊性肯定有关系。

  “几十年不涨价”只是个例,并且类似的经营模式很难模仿和复制。我更愿意相信经营者几十年不涨价的初衷,只是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多揽一些生意,而不是出于所谓的道德、社会责任感等虚无缥缈的高大上理由。市场需要的是买家卖家共赢,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持续健康的长期发展。牺牲和奉献属于公益或慈善范畴,不能与经营、市场等概念混淆界限。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