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当下一些在线教育机构以“名师在线”“一对一教学”为卖点,师资力量这块压舱石在在线教育这个新兴市场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师资质量良莠不齐、公职教师兼职等问题也让发展中的在线教育行业遭遇尴尬。
此前,一张在线辅导老师的课程清单引发网友热议:一节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共有2617名学生购买,涉事在线教育软件的工作人员介绍,扣除20%的在线平台分成,授课老师一小时收入可超万元。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有的“在线教师”因其超高收入,而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从现实来看,“在线教师”这个“职业”的存在,填补了社会对优质师资资源的需求。学生只需花费很少的钱,就能听到一堂生动有趣且能让自己受益匪浅的课,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花费自然算不得什么,而对比那些收费高昂的辅导班来说,更是占有价格优势。
现在对于“在线教师”队伍中为数不少的公办教师兼职有两种完全迥异的评价,体现出不同力量的博弈。教育主管部门倾向于把它定义为“违规兼职”;而相关平台运营方,则不遗余力地将之描述成“互联网+教学”以及“分享经济”的杰出成果。在他们看来,“在线辅导”让教师得以最大程度发挥剩余价值,服务学生的同时也能造福自己,可谓一举两得。如此两极分化的观点,孰是孰非,多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这种复杂处境也注定了“在线教师”会遭遇种种不确定性,尤其值得担忧的是,在缺乏技术标准和对应规范的大背景下,公办教师参与在线教育极有可能踩了有偿家教的“雷区”。
不论网络技术能创造多少新的“奇迹”,有些显而易见的常识问题终究是要重申的,这就是教师绝非一个普通行当,而是肩负公共责任。其时间、智力与精力,必须优先贡献于自身所供职的公共教育体系。尽管有的“在线教师”收入超过“网红”,再次证明了教育需求的多元化,以及由此衍生的无限的市场机会,但教育终究不是“生意”。一些公办教师“线上辅导”所能提供的超高回报,极有可能会激励某些教师转移重心,本末倒置;另一方面,有公职的教师在线授课,其性质就是有偿补课,和线下补课没有什么两样。
尽管我们乐见教师群体更多发挥个体价值,更多创造个体收益,可是其前提必然是公共基础教育服务能够尽到义务。换句话说,假如我们赞成“在线教师”,也就没有理由反对其他有偿补课方式。因为所谓的“在线教师”的优点,线下补课方式其实也有,比如,分享知识、推进教育公平等。有些市场,是学校不作为而拱手送出去的;有些开销,是教育不担责而被社会有价代偿的。“在线教师”贵过网红,该不该治理是一回事,最该教育行政部门反思的是:作为公共服务的教育,在“互联网+”时代,是不是该积极迈开与时俱进的步伐,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集聚和整合不同地区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公共教育平台进行在线教育,有序发挥教师的特长与能力,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双赢。如此,则善莫大矣。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