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 曹德军:中国已成“再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2017年10月12日 07:53   来源:环球时报   王栋 曹德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已成为全球化的一个内在变量,其崛起过程必将带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

  纵观历史,全球化兴衰与新兴大国的崛起密不可分,每一次权力转移都推动全球化的“扩容”。从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开始,全球化早期的1.0版本发端于欧洲;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全球化开始整合西方世界,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2.0版;不久美国的崛起再一次扩展了全球化进程,形成美欧跨大西洋共治的3.0版;冷战后随着亚洲特别是中国崛起,跨太平洋合作时代构成了新一轮全球化进程的大背景。可以想象,当中国这个巨大发动机运作起来,旧有的全球化就必须扩容和升级,我们将这个过程界定为“再全球化”的进程。

  第一,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发挥中国引擎的独特作用。在西方国家纷纷高举保护主义旗帜、西方舆论高唱逆全球化论调之时,中国却坚持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充当了世界经济稳定的“压舱石”。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是全球经济第一引擎。

  第二,修复失衡的旧全球化,促进平衡和包容的新全球化。长期以来,旧全球化模式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与发展不均衡难题。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化向着更加包容与平衡的方向发展,致力于构建一个多中心的全球网络。“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全球化的多样性,通过“共商、共建、共享”让每个国家都参与建设。这是完全发挥各国特色与优势的大合唱,而不是独角戏。

  第三,反对零和式、等级式竞争,倡导和谐共生的东方智慧。当前有不少人依然抱着传统的零和思维认为,美国的“退场”正好给中国让出了位子。但是在21世纪,领导力不再来自暴力的强制支配。新的领导方式反对强制,主张包容。早在2003年中国就宣布不走传统强国的武力崛起之路,而是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的关键是,避免零和式的发展竞争,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需要带动世界发展,为国际社会做贡献。

  第四,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供给全球公共产品。处于“再”全球化时代,世界权力转移的方式将越来越和平,获取世界领导地位的方式将是供给公共产品而不是大国战争。以对联合国的贡献为例,中国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公开承诺比2030目标提前10年实现全部脱贫,即到2020年让中国现行标准下的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公共卫生方面,中国计划争取到202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降为18/10万。在国际治理方面,中国承诺支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1000万美元,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这都是中国依托联合国所贡献的全球公共产品。

  2008年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模式已经发生深刻转向。我们需要认识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必将反过来塑造和影响全球化的特点与进程。“再全球化”强调国内与国际联动、新兴国家与世界联动、边缘与中心联动,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狭隘思维,倡导更加包容共享的全球秩序。随着中国与世界“再次拥抱”,在规则和形态上我们将创造一个从未想象过的崭新的“再全球化”模式。我们正站在“再全球化”这个伟大时代的起点上。(作者分别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