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政府网站“带病运行”不应止于通报

2017年08月29日 07:26   来源:红网   费罗杰

  8月初,国务院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33家存在突出问题的政府网站被点名。如今半个多月过去了,有媒体调查发现,33家网站中有15家进行了积极整改,18家网站对通报问题置之不理,仍在“带病运行”。(8月28日 中国新闻网)

  政府开通官方网站,本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它既是一项便民利民的举措,又是一项事关政府形象的窗口工程。政府通过官方网站及时发布政务信息,能让百姓方便、快捷、准确地了解政府动态,有利于公众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然而,有一些政府网站竟然“长睡不醒”,成为了“僵尸网站”,不仅信息落后,内容八股,还有的长期处于不更新的休眠状态,成为了摆设。更有甚者,面对通报仍然“我行我素”,一味用技术原因等说辞搪塞推延。有的当时倒是能及时整改,但过段时间就旧病重生涛声依旧,着实让人咂舌和气愤。

  作为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的政府网站,就这样一个个地沦为“僵尸”网站“带病运行”,而且屡禁不止,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追问。在笔者看来,“带病运行”的政府网站之所以会无视通报,禁而不绝,说到底,是工作作风出了问题。一些政府部门把建网站、开微博、设微信等便民工程搞成一种形象工程,重建轻管,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主义。同时,一些政府部门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对网站管理敷衍了事。“有病”的不是网站,而是工作作风。要彻底治愈“带病运行”的网站关键不是进行通报、批评,而是要让认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尽快回归。

  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要敢于把政务信息、动态及时向民众公布,要通过公布信息,与民众互动,让大家畅所欲言,让民情能够及时上达。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根据民意做出应对,改变以往政府与百姓脱节的现象。此外,要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健全“网站更新”制度,让工作人员“有章可循”,并且责任到人,奖惩分明,以此约束不作为的官员,从而彻底解决政府网站“带病运行”屡禁不止的难题。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2016我国经济运行好于预期    2016年12月12日
  • ·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2016年10月20日
  • ·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2016年10月2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