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国务院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33家存在突出问题的政府网站被点名。如今半个多月过去了,有媒体调查发现,33家网站中有15家进行了积极整改,18家网站对通报问题置之不理,仍在“带病运行”。(8月28日 中国新闻网)
政府开通官方网站,本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它既是一项便民利民的举措,又是一项事关政府形象的窗口工程。政府通过官方网站及时发布政务信息,能让百姓方便、快捷、准确地了解政府动态,有利于公众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然而,有一些政府网站竟然“长睡不醒”,成为了“僵尸网站”,不仅信息落后,内容八股,还有的长期处于不更新的休眠状态,成为了摆设。更有甚者,面对通报仍然“我行我素”,一味用技术原因等说辞搪塞推延。有的当时倒是能及时整改,但过段时间就旧病重生涛声依旧,着实让人咂舌和气愤。
作为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的政府网站,就这样一个个地沦为“僵尸”网站“带病运行”,而且屡禁不止,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追问。在笔者看来,“带病运行”的政府网站之所以会无视通报,禁而不绝,说到底,是工作作风出了问题。一些政府部门把建网站、开微博、设微信等便民工程搞成一种形象工程,重建轻管,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主义。同时,一些政府部门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对网站管理敷衍了事。“有病”的不是网站,而是工作作风。要彻底治愈“带病运行”的网站关键不是进行通报、批评,而是要让认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尽快回归。
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要敢于把政务信息、动态及时向民众公布,要通过公布信息,与民众互动,让大家畅所欲言,让民情能够及时上达。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根据民意做出应对,改变以往政府与百姓脱节的现象。此外,要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健全“网站更新”制度,让工作人员“有章可循”,并且责任到人,奖惩分明,以此约束不作为的官员,从而彻底解决政府网站“带病运行”屡禁不止的难题。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