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谭浩俊:经济数据回落之际 正是改革发力之时

2017年08月21日 11:4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谭浩俊认为,7月份经济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主要因为投资的可持续性出现了问题。改革将会是下一步激发发展动能的最根手段。以市场化手段,在关键领域推出实质性举措,改革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日前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多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6月的7.6%回落至6.4%。“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出口、消费也都出现增速下滑,尤其是投资增速,已回落至6.8%,创下今年以来新低。其中制造业投资从6月的6.7%大幅回落至7月的1.5%,创去年8月以来新低。

  那么,这些迹象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又将步入下行通道呢?经济数据的回落,是暂时性还是趋势?回落期将会是短是长?这些都是需要认真分析的问题。笔者的观点是,此次回落是短期且非趋势性的。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的转换当中,新动能的活力不断增强。此外,改革很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激活传统动能、激发新兴动能,并协调新旧动能融合。

  我们注意到,此次经济数据回落主要因为投资的可持续性出现了一定问题。民间投资力度不够大,投资渠道不够畅通,有效衔接基础设施投资的通道还不够完善,导致投资作用持续性不强。在此前的一系列基础设施投资全面发力以后,如何有效激励和推动民间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

  笔者认为,改革将会是下一步最为重要的手段,也是激活传统动能、激发新兴动能、实现新旧动能有效融合的最根本手段。回顾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经济数据出现回落之际,即是改革最能发挥作用之时。借经济数据回落之际,更好地发挥改革的作用,推动改革向纵深进发,将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轮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落脚点,目的在于解决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协调。办法是从供给侧入手,把供应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解决好,从而缓解供需矛盾,实现供需平衡。

  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首先触动的就是价格,价格是改革的先导指标。今年以来经济增速的良好局面,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是分不开的。与之相对,生活资料价格涨幅明显放缓,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消费市场可能出现了透支。改革之所以能带动价格的超前变化,根本原因在于,以行政化手段推动改革是这些年来最常用的方式。不可否认,在改革的初期,用行政手段强推,有利于改革事业的迅速铺开。而关键在于,能否在合适的时机从行政手段转向市场手段。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出现扭曲现象。这也提示我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需要更多地使用市场化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联通混改受到了舆论的普遍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属于垄断性行业的联通抛出了“史上力度最大”的、最为大胆、最为深刻的混改方案。改革触及到了实质性、关键性问题,这将对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也只有在关键性领域做出实质性的改革,改革对经济新动能的激发、传统动能的激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经济数据出现一些回落,并不需要过度担忧。而如果没有新动能的补充和旧动能的提升,那才真正需要担忧呢。(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谭浩俊)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经济环境立体改善企业家信心持续提升

     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八个关系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