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无现金社会,公共服务是否准备好了

2017年08月01日 08:26   来源:钱江晚报   评论员 魏英杰

  杭州人民经常有种错觉,以为走到哪里都可以不使用现金,只需掏出手机刷下二维码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其实不然。移动支付虽然发展快速,但要说到普及程度,在全国很多地方,并没有身处“无现金城市”的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高。

  近日,《人民日报》记者对刷手机消费进行了一番体验,发现解决人们支付痛点的新技术有了,但推广力度不够,仍然有人无法享受便利。比如刷手机坐地铁公交,上医院看病,交罚单等,在很多地方要么浅尝辄止,要么依然步履蹒跚。

  目前移动支付使用较多的地方,仍是在商业消费领域。比如网上购物、商场消费等。在这些地方,商家有积极性提供更多支付渠道,而消费者也乐于使用无现金的移动支付方式。所以,哪怕是远至内蒙古的边陲小镇,也可以很方便地使用手机支付消费。

  但我认为,当前在公共服务领域尤其需要全面拥抱移动支付,以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这些公共服务领域并不局限于行政管理部门的窗口单位,而是包括了水电煤、医疗、教育、公交、警务以及政务缴费等方面。顾名思义,这些公共服务领域涉及服务人群众多,经常出现服务跟不上等现象。而通过移动支付,至少在缴费环节可以缩短流程,免除不必要的排队等候时间。

  对移动支付较为抵触,或者说跟进不那么积极的,主要是一些行政部门窗口。比如有一次去缴纳交通罚单,一拿号子,发现已经排到400多号去了,当时内心真是崩溃。后来,发现在支付宝上已经可以缴费扣分,两分钟就解决了问题。只不过,从全国范围来看,移动支付的普及程度仍然远远不够。这背后,既有技术改造的困难,也有部门利益和懒政思维的原因。在一些人口规模庞大的大城市,移动支付的推广依然缓慢。如果说移动支付的普及仍有痛点,是一些城市政府部门不主动支持和推动,可谓最大的痛点。而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凡是市场能做的,就应该交给市场主体去做,凡是市场已经证明可行的、成功的模式,政府更没有必要置身其中,与民争利。

  值得一说的是,无现金并不意味着消灭现金,而是为公众提供更多的选择方式。近日,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就“无现金城市周”活动致1000万家商家的公开信里就呼吁,无论是使用现金,还是使用银行卡或电子钱包的消费者,都应向他们提供最需要的服务。这种态度值得赞赏。不同企业和不同的支付方式,尽可在市场上公平竞争,让用户平等地进行选择。利用垄断优势或行政资源优势来压制新兴技术,都是不可取的,这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从现金支付到移动支付,当然也需要一个过程,只是这个过程可以更快一些。尤其是事实已证明,公众更欢迎移动支付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政府有关部门理当积极回应这种新的公共服务需求。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无现金城市建设应行稳致远    2017年07月12日
  • ·“无现金社会”的喜与忧    2017年04月1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