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锡军:上半年经济增长未受降杠杆太大影响

2017年07月21日 07:5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赵锡军:

  此前大家估计强监管、降杠杆可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但是从上半年情况看,经济增长数据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这表明,降杠杆是降了金融领域中那些不需要的杠杆,并没有构成对中国整体经济以及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这种降杠杆做法能够让经济实体部门获得更多资金,把虚转、空转的资金腾出来,是一种好的迹象。

  宋清辉:

  金融去杠杆的目的意在防范因杠杆滥用而引发金融风险,目标在于为抑制资产泡沫而创造更为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以防止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但从理论上讲,国家层面是不会维持长期的去杠杆政策不变的。当前,金融去杠杆的大方向没有改变,选择稳杠杆、转杠杆不符合金融去杠杆的需求。从现状来看,监管目的还未达到,因此监管不会放松,引导金融机构有序去杠杆、防控金融风险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金融领域工作的重点。

  孙国茂:

  统计数据反映出金融去杠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将推动未来监管政策、货币政策出现边际放缓的情况。此前,央行有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近期M2增速放缓主要是金融体系降低内部杠杆的反映,具体表现在与同业、资管、表外及影子银行活动高度关联的商业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等科目扩张放缓,由此派生的存款及M2增速也相应下降。随着去杠杆政策效应的强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M2增速放缓可能成为常态。

  顾云昌:

  房地产领域的降杠杆在今年以来体现得比较明显,但在有些销售慢、库存大的城市,在考虑平衡的情况下,房地产杠杆还是要适当加大。用金融市场手段来调控市场,还是用行政手段来调控市场,会经历博弈过程,而更多地用市场手段,而不是用行政手段来调控楼市,可以避免因行政手段过重而产生的矛盾。

  沈建光: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P2P等领域金融风险层出不穷。但由于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一种平台服务,其在信息、数据、产品、服务、渠道上可以对接很多金融业务,并非只能与单一机构对应。在此背景下,仅强调机构监管很难满足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而通过加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将弥合和填补以往由于监管体系割裂存在的漏洞,以及由于监管领域交叉存在的监管真空。

  盘和林: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制造”因物美价廉而风靡全球,也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重要的驱动力。以“中国制造”为代表的出口,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消费需求模式变化,创意经济与体验经济悄然卡起,服务化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企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张茉楠:

  “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它所经过的地理路线,对于亚欧大陆乃至世界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发展意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和边界的进一步开放有助于缓解资源和劳动力短缺,提高公共与私人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刺激经济增长以及收入增加,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为各国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利益,也为世界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需求。

  施戍杰:

  在增长阶段转换的过程中,旧的增长动力逐步减弱,而新的增长动力还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容易累积和爆发风险。从中长期发展视角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来之不易。这说明我国经济在中高速平台企稳的条件已经不断积累,质量提升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经济正稳步迈向增长新阶段。

  张德勇:

  国民经济继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得益于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给经济增长注入的活力。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产需结构得到优化改善。在供给方面,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制造业迈向中高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速都要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在需求方面,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品市场业态结构、商品结构、区域结构调整持续优化。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创业创新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陆铭:

  在人口持续流入的大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有必要通过增加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供给来缓解大城市病。当前,超大城市的人口和土地规划与世界范围内全球城市的普遍趋势并不吻合,如果不及时调整,非常可能在未来出现更严重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缺。而顺应人口增长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既可以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又可以在中长期拥有可持续的回报,从而在经济增长和城市宜居两个目标上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董登新:

  应大力扩张养老金储备,鼓励居民将养老金储备放在家庭理财首位,让养老金储备成为家庭最大财富。我们也要学会将社保、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缴费看作是一种“投资”行为,树立养老金储备、为养老而投资的观念。这是一种投资观改变,也是一种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改变。只有在养老金储备充分的前提下,中国居民才可能做到自信消费,从容投资、体面投资。

  (稿件只反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参考报立场)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