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理想主义的情怀

2017年07月04日 10:31   来源:人民日报   李浩燃

  随着各地陆续公布高考分数线,今年的高考考生,已经迈进了填报志愿、等待录取的关键阶段。对不少人来说,由于分数并不具备绝对优势,难免会遭遇纠结:追求综合排名靠前的好学校,可能意味着放弃心仪专业;而坚守最初理想,也未必契合师长眼中“好就业”的热门之选。

  人生路漫漫,可说是“不如意事常八九”。考大学报志愿,正如同某种隐喻:在青春的旅途上,两全其美的事情,总是少之又少。一边是源自内心的淳朴理想,一边是不期而至的坚硬现实,年轻人似乎经常需要直面“两难”考题,也容易灰心丧气。“每一代青春都不容易,但我们这一代尤其不易”“理想是奢侈品,谈现实才接地气”……观察一些青春身影,一些人早已被现实捆住了梦想的羽翼,因而胸中充满秋意,散发着沉沉暮气。

  上世纪80年代,“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潘晓之问,被称为“一代人的精神初恋”。这种困惑与苦恼,刻印着理想主义的底色,植根于青年群体对精神出路的集体追寻。今天,年轻人的确面临着比以往更激烈的社会竞争,更沉重的生活压力;在一线城市,有的人为找一份体面工作而辛苦奔波,有的人为下个月的房租而倍感焦虑。但同时,时代也前所未有地开放、多元,让青年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如果自甘埋首于现实的泥淖,终日慨叹“没有房子,奋斗再多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青春,只会黯淡无光。葆有理想、点燃激情,以拼搏赢得更多可能性,才能成就青春之光、青春之华。

  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回溯历史,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畏牺牲,毅然拥抱真理;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不甘平庸、至诚报国,只因心中理想。理想,无疑是青春的光与热,助力人生的航船扬起风帆。在微视频《青年榜样习近平》中,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农村插队的时光令人印象深刻:他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看牲口,什么活都干,可再苦再忙,也没有放弃读书。可见,即便环境很艰苦,书籍也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人生之路。而理想主义的情怀,也自然能转化为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青年一代有多高远的理想,国家就有多光明的未来。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在大学毕业时,曾在赠言册上动情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他是这样立志的,更用一生去诠释了这一青春誓言。“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总得从青年时代开始。诚如哲人所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舒展青春意气、激扬报国情怀,把个人理想志愿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起来,青年才可言不负韶华。

  方志敏16岁时,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怀抱理想、以梦为马,孜孜以求,我们何愁不能成就“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何愁无法抵达心目中的远方。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