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出席夏季达沃斯 "闭门造车"不是中国想做的事

2017年06月30日 07:52   来源:中国网   谭浩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上午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同出席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国际工商企业界代表举行对话会时表示,有人误解“中国制造2025”目的是将来不买国外装备了,这是不可能的。中国开放的市场只会给企业更多自主选择权利。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关起门来提高自己的装备质量和水平等于“闭门造车”。我们正在与德国、美国等国开展合作,将会有更多国外装备制造产品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国产品质量和装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的增长效率,而不可能象有的人所说,“中国制造2025”是为了将来不需要国外的装备了。如果这样想,就显得太天真、太可笑、太没有常识了,想一想,象美国、德国那样制造业水平远高于中国的国家,也没有达到可以不需要其他国家装备的水平,更何况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呢?

  不可否认,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努力,中国经济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总量也一跃成为全球第二。这其中,制造业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主要源于两大方面:一是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认真承接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转移,从而使制造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就是依靠自主创新,依靠中国人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创造。正是基于这两大方面的努力,才使得中国的制造业能够竞争力不断提升,对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

  但是,同时要看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制造业方面,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特别在产品质量和装备水平方面,差距十分明显。为什么中国人要跑到日本去购买一些日常用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产品在质量和品质上与日本产品还存在差距,中国企业在产品质量的标准、品质等方面,还没有建立更高的目标,没有能够用世界先进水平来衡量与检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以及品牌的水平,如何提高中国装备的技术和标准,就成了当下中国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中国制造2025”,说到底,就是要拉长这块短板,就是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事实也是如此,过去的三十多年,为了解决贫困问题,解决居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确实过度注重了与规模,而忽视了质量与效益、品牌与品质。这也是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经历的过程,是必须满足的程序。中国在解决了第一方面的问题以后,自然需要转型到品质、质量、品牌等方面,需要向发达国家靠拢,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

  那么,为什么中国要提出“中国制造2025”呢?毫无疑问,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必须做出的转变,而发达国家,哪个不是进行的这样转变。其他国家实现这样的转变,不是“闭门造车”,为什么要怀疑中国是“闭门造车”呢?别说中国没有这样的条件,就是有这样的条件,中国也决不会不要其他国家的装备和技术。因为,中国是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是最希望与其他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国家之一,中国是绝对不会堵塞自己与其他国家的使用之路。相反,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会更加紧密地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

  倒是发达国家,为了自身需要,在技术转让、装备出口等方面,一直设置很高的门槛,一直对其他国家、尤其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封锁,会给世界的技术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会给先进技术在全球的运用造成障碍,应当主动地降低技术转让、装备出口等方面的门槛,更多地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要好好向发达国家学习,好好地进行自主创新。也只有这样,世界共同进步的步伐才会越来越快,给人类带来的实惠也越来越多。

  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实际是在给自己提出目标的同时,也是向世界发出信号,中国在制造业方面,是愿意与其他国家合作的,是希望通过合作更好地提高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是希望通过合作,共同推动世界进步的。而中国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也更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帮助。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掌握了最先进技术后隔断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也就是说,不管是工业几点零版本,最终需要与其他国家一起合作。至少,生产的产品总要销售吧?技术只有在产品的销售中才能得到验证吧?装备好差也只有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才能免清楚吧。所以,担心中国推行了“中国制造2025”以后就不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装备了的想法,实在是多余的,是杞人忧天。当然,也不排除是另一种骚扰中国发展的手段,中国可以不必在乎,但要防备。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