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市,原本就没有纪录片的生存空间,更何况一部讲述创业者的纪录片。因此,当朋友推荐我去看《内心引力》这部影片时,我心里起初是有些嘀咕的。会有排片吗?会有票房吗?
果然,排片少得可怜,票房亦屈指可数,可这些都不能成为品评这部影片的理由。工作日的中午,坐在寥寥数人的影院内,《内心引力》只用了几分钟就把我吸引住了,真实而鲜活的人物,浓缩而深刻的故事,以及贯穿全片那种理想主义的热情,犹如为我打开一扇窗,看到这个创业热大潮中的一个美好的侧面。
整部影片讲述的是七个独立品牌创始人和他们的故事:方所创始人毛继鸿、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区创始人钱海英、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雕刻时光咖啡馆创始人庄崧冽、淘宝食材网店店主把文翰、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solife家具店创始人吴永红。据朋友介绍,拍摄团队起初是为一家车企拍摄广告宣传片,他们用了18个月,跑了5个国家,20多个城市,带回8万多G的素材。车企便支持他们做成了院线电影,于是经过剪辑台前2年的磨合,才有了这部影片。
《内心引力》里每个人的故事相对独立,又通过剪辑交错穿插,我起初担心这样碎片化的叙事会让人看着很累,逻辑梳理不清,但后来发现是我多虑了,导演准确地把握了每一个人物最突出的特点,集中在一两件事情的拍摄上,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这个人物的记忆点,线索十分清晰,虽然所拍摄对象从事的行业各异,有些行业甚至我们极为陌生,但几个镜头和几句对话,普通观众都能够了解到这位创业者身上的“痛点”。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医生张强的段落,这也是对大众来说最为陌生的行业领域,但影片非常精炼地提出了张强篇章的主题,即一个医生跨出体制门槛创业的艰难。片中拍了一段张强与同行朋友们饭局闲谈的情节,可能是因为饭局,大家都比较轻松,聊得也比较自在透彻,我们开始了解张强要在中国建立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独立于公立医院体制之外的医生平台,而面对国人看病只认医院不认医生的现实,张强注定要走一条艰辛的道路。
随后一个段落中,他又遭到了投资人的打击,政策亦成为医生创业所面临的门槛。像这样的困境在影片的创业者群像中时而出现,比如钱小华在皖南古村落里修建碧山书局,周围的村民不理解,有的更当面说他是来骗人的。把文翰翻山越岭寻找食材的过程中,因为对食材的质量要求极为苛刻,也让很多村民感到困惑:“做生意没有你这样的”。将班夫山地电影节搬到中国的钱海英,原本常住国外,相夫教子,可以过很安稳的日子,但自从投入户外电影节的事业后,镜头放大了她一边带孩子、一边奔波于工作的憔悴与焦虑。这些虽然都是创业者的遭遇,但人之感情都是相通的,通过他们的困境、困惑以及在阻力之下的坚持与突破,并没有创业经历的我也完全能够感同身受。
比较可贵的是,《内心引力》无论是对于拍摄对象的选择,还是对人物事件的选择,都具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七个人的创业故事,不是生意经、成功学,也不是励志鸡汤,而是与自己内心对话的忠实记录。这里没有财富之道,有的是一个个造梦的旅程。雕刻时光创始人庄崧冽在西双版纳寻找咖啡豆的路上,与种植者张老大的对话就极其富有哲理,两个都是极其富有情怀之人,但由于成长环境和身份的不同,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都有极大的差异,两人一路上的辩论、互怼构成了十分生动的对话情节,其生动性几乎与剧情片无异。
片中出现的创业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当下,一批不安于现状,不愿庸庸碌碌活着的人,打破自己的舒适区,遵从自己的内心,为未知前路的事业探索。如果说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那么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内心引力》记录的这些人和故事,正是可贵的时代留影。
其实,也不妨将《内心引力》当做一部风景片来欣赏,这些创业者的足迹遍布深山密林、田间地头、国境内外,随着把文翰找食材的片段,镜头呈现了四川山区的秀丽风情,吴永红在挑选家具木材的路途上,也同时带我们领略了泰国都市乡村的异国风情。片中提到的成都方所书店、南京先锋书店都是我曾经抵达那个城市后专程寻访过的,因此当影片将藏匿于皖南村庄中的碧山书局拍得如此诗意时,亦勾起了我前去探访的冲动。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