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问题不是简单的面子问题

2017年06月26日 08:53   来源:中国网   储殷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难民的话题突然在舆论口上火了起来,起因是联合国难民署6月20日在京举办的纪念活动,作为难民亲善大使的姚晨在现场声泪俱下,呼吁大家关注难民问题。很快,“中国是否应该接收难民”甚至“中国要大规模接收难民”的话题引爆网络热搜,许多公众号甚至市场化媒体纷纷发文,对难民“亲善”的姚晨一时间千夫所指,被批判了一番。这样的剧情演进,估计姚晨本人、难民署甚至中国官方都始料未及。 首先要明确的是,姚晨和难民署都没有要求中国政府大规模接收难民,作为亲善大使呼吁关注难民问题无可厚非。我们的政府一向能动性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中有谱,且轮不到谁来要求。网上的许多“忧国忧民”的愤怒,不过是迎合今天中国社会互联网中的情绪而进行的“标题党式”的炒作。我们当然理解甚至部分赞同,对于接收难民需持高度慎重的观点,但是在很多时候,一些中国人比接收了难民的欧洲人、黎巴嫩人、土耳其人还更充满了歇斯底里的恐惧,却的确是一件有点奇怪的事情。“贬损难民”、“鄙视人类的共同价值”,似乎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中成为了新的普适价值,而这不仅塑造了一个高度自私的中国社会形象,让人们忘记了中国确实为解决难民问题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向许多难民来源国和中转国提供了大量援助,而且也忽略了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接受难民的历史功绩。 尽管默克尔大规模接纳难民的做法失之于天真与激进,人类社会的复杂问题从来不是仅凭道德冲动就可以解决,但这不意味着冷冰冰的现实主义就一定会与道德义务相悖离。国家层面道德实践的复杂性应该允许一个国家应该以更慎重的方式来履行国际义务,但绝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秉持敌视道德义务的心态。

  网络上一些人将国家接收难民,视为吃力不讨好的面子工程,认为面子是一件与利益不可两全的东西,但他们显然忽略了国际声望、道德声誉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不要忘记,贫弱的新中国是被非洲兄弟们抬进联合国的,不要忘记中国人在全球的良好形象是与中国的负责任形象紧密相关的。我们今天富了、强了、崛起了,是不是意味着对于过去倡导的道义可以不屑一顾了,是不是可以意味着我们也可以开始耍流氓了呢?一个没脸没皮没朋友的国家,真的能够维护其国家利益吗?

  真正的大国一定要有与硬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一定要能够输出自己的观念与价值。

  特朗普耍流氓的确没人拿他有办法,但这也意味着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累的道义资源正在空前流失,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利益越来越将靠自己独力支撑,而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丧失了荣誉感而以利益为唯一考量的帝国,将会发现它的暴力根本不足以维持他的利益。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特朗普喊着美国优先的口号退出全球化的时候,中国领导人正顺势接过美国人曾经在全球化中的旗手位置,这仅仅是因为我们好面子吗?还是因为中国的政治家更具有战略视野,深深地明白“面子”背后的长远利益。

  很多人动辄说“看到国家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听起来很酷、很尖锐、深刻,其实是对大国责任与大国利益的无知。孟子说过,小国事大国以智,大国事小国以仁。就是说,小国的战略利益有限,因此要以实际好处为导向,而大国从国际秩序、战略格局中获益很多,因此要有超越短期利益的道义与信念。中国不是匈牙利、保加利亚,更不是朝鲜,中国是一个世界上正在崛起的有影响力大国,如果中国无意承担国际义务,没有道义感召能力,“一带一路”倡议怎么可能应者云集?中国提出的“互联互通”、“互利共赢”又有谁会信呢?当然这绝不意味着,中国要只顾面子不考虑实际,即便 “人权高调”唱的响亮的欧美发达国家,在帮助难民、接收难民过程中,也有许多的虚与委蛇。 坦率而言,今天中国社会反对接受难民的人,与其说是“反难民”,不如说是“恐难民”。我们既忽略了欧洲的难民危机既有其融合策略不当、接受方式过于激进的问题,也忽略了中国社会在历史上迥然不同于欧洲社会的难民接收与融合的经验。从历史上看,中国对难民接收持开放态度,也曾大规模接收难民。自1960年代起,东南亚的印尼和越南等国多次发生大规模排华事件,当地华裔族群惨遭血腥屠戮。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公布的数据,1978至1979年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接受了26万印度尼西亚华人难民,截止2015年12月,中国境内登记再册的难民有30万多一点,绝大多数是东南亚华人难民。 三十多年来,没听说中国有成团成伙的人抗议接受这批难民,甚至某些人每当论及这段历史,不免义愤填膺,甚至捶胸顿足问中国为什么不通过更多的手段予以干涉。无奈那个时候国力太有限,船小飞机少,胳臂、腿太短。但为什么现在论及“接收难民”就会引起社会舆论如此巨大的反弹和争议呢?恐怕还是因为这批难民的时代特殊性。根据2017年6月最新更新的数据,全世界目前共有难民2250万人,这些人当中约55%来自叙利亚、阿富汗和南苏丹,这三国地处中东和非洲东北部穆斯林聚居区。在新媒体的放大之下,这些难民几乎与盗抢成性的刁民、嗜血成性的恐怖分子、愚昧无知的宗教信徒划上了等号。所谓欧洲变绿的恐惧,几乎让中国社会一些人达到了谈难民色变的地步。

  然而,大多数人忽略了两个基本的事实,其一,中国社会即便接收难民,也主要以东南亚为主。难民接收,压力最大的还是临近国家。目前土耳其是世界上安置难民最多的的国家,达290万。由于相隔遥远,中国社会并没有大规模接纳中东等穆斯林难民的条件。目前只有52名伊拉克人、45名黎巴嫩人、182名索马里人、86名尼日利亚人在中国避难。哪怕这些数字各自乘上10倍、甚至100倍,难道就会让中国变绿吗?除非我们真的相信,往海水里打两个鸡蛋就把大海变成了鸡蛋汤。

  其二,中国文化完全不同于以“种族主义”为实质的西方民族国家。中国社会的混血、通婚、杂居让其对异质文明的包容与消化能力空前强大。中国社会虽然存在大杂居中的小聚居,但却从来没有发展成为欧洲社会种族隔离式的平行社区。在历史上,被中华文明“统战”吃掉的民族和文明不胜枚举,今天的回族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昔日的波斯与阿拉伯地区,甚至最难融合的犹太人最后也消失在开封的大社会之中。 吸纳难民当然有其风险,最关键的突破口在于融入,但只要政策得当,这种风险完全可控。不能因为欧洲等国在难民处理方面做得蠢,就认为中国遇上了也搞不定。况且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相比欧美的宪政民主体制,在政策执行效率上仍有巨大的优势。只要坚持底线意识,通过分化吸收、强制融合、世俗化等举措,这些问题都是搞得定的。简单来说,就是接收难民,但是必须伴随融合。搞难民营聚居区,等于是鼓励难民群体在陌生环境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搞隔离,因此难民群体进入一定要打散,分开安排工作、住所,保证国民国民待遇,保障合法权益的同时,执法一视同仁,违法必究,而子女教育则要强制普及汉语。信仰要符合中国要求,如果决定日后定居中国,中国人、中国公民的身份认同第一,宗教规范第二,后者不能凌驾于前者。 当然,解决难民问题的归根到底还是和平与发展。如果不打战,谁不愿意在自己国家安居乐意,反而背井离乡跑到外国去生出那么多事端。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