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生改善水平,一个重要的视角是看财政投入、资源分配、居民生活等的变化。6月15日,北京市“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发布会——北京市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多个部门公布的数据,以显著的变动,记录了民生之变。
学前教育方面,北京市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实施了两期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市级财政共投入约90亿元用于扩大学位和保障运行,增加了850所幼儿园、14万个学前教育学位和1.5万名专任教师。一下子增加这么多幼儿园、学位和教师,可见投入力度之大,决心之大。目前,北京市正抓紧出台《北京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学前教育学位还会继续增加,孩子上幼儿园有保障。
义务教育方面,数据的变动更抵近公平的目标。2016年,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分别达到94.50%、90.68%。通过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市级统筹”“校额到校”“乡村计划”等方式精准配置优质高中招生计划,保证每所一般公办初中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不低于35%。2017年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教育资源如何分配,这些数据见证了北京市的努力和成果。
民政方面的投入,增幅相当给力,服务近400万民政对象。民政保障资金从2012年的133亿元增加到220亿元,累计增幅65.4%,民政在民生兜底保障和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充分发挥;城市低保标准从2012年的月人均520元调整至900元,累计增幅达73.1%;农村低保标准从月人均380元提高到900元,累计增幅136.8%;机构集中养育孤儿弃婴标准从2012年的1600元提高到目前的每月2000元,累计增幅25%,等等,这些数据见证了民政对象保障的提升。
在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的北京,养老格外引人关注,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表现突出。全市养老机构总量从2012年的400家净增加到513家,床位数从7.4万张净增加到12.6万张,累计增幅70.3%;全市养老专项资金由2012年的5.2亿元增加目前的12亿元,累计增幅130.8%;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由每床0.8-1.6万元提高到4-5万元。老有所养,有实实在在的支撑。
此外,还有一些数据可圈可点。全市慈善捐赠总额从2012年的16.7亿元增长到目前的年均46.3亿元左右,增幅超过177.2%;城镇新增就业每年保持在42万人以上,累计新增就业超过225万人,帮扶27.5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2016年全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03岁,增加了0.68岁,等等。
全市庞大的民生数据,是由一个个家庭的小数据堆积起来的。全市民生数据的变动,是家庭数据变动的综合体。从全市的数据变动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向好、温暖、振奋。我们的感受正是无数个家庭的感受。这五年,生活越来越好,相信未来亦如此。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