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延续稳中向好 中国经济气质提振发展信心

2017年06月16日 11:33   来源:南方网   胡蔚

  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和稳定性备受关注。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国民经济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增强。(6月14日新华社)

  在一个月前,人们还因为4月份经济指标中多项数据回落而产生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如今,5月份经济数据的公布消除了人们的忧虑。据报道,5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与上月持平,工业增加值6.5%的增长更是超出市场预期,其他指标大部分都处在与上月持平或增长阶段,从数据层面可以反映出中国经济走势良好,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宏观层面来看尚不存在“二次探底”的趋势,中国经济“气质”依然让人充满信心。

  对于中国经济将“二次探底”的议论由来已久。从近些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虽然经济增速有所下调,但转型升级的力度在不断加大,经济动能切换平稳顺畅,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呈现冲高态势,虽然4月份有所放缓,但5月份又发力向上,这是因为一季度是存货周期、产能调整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周期的阶段性高点,短期出现波动属于情理之中。更何况,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动能正在不断形成和扩张,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断提升,工业由老化供给向中高端转移,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依然很强,出现“二次探底”的概率并不高。

  5月份经济数据进一步坚定了公众信心。尽管投资增速略微放缓,但中国经济的生产和需求依然保持稳定。今年前5个月城镇新增就业实现了599万人,已超过年初政府报告确定的1100万目标的一半。5月份CPI同比上涨仅1.5%,显示物价涨幅也比较温和,进出口双双加快且贸易保持顺差,国际收支改善,中国经济稳定运行态势尽显。有专家就此明确表示,2017年以来工业增加值“上台阶”(今年1-5月份增长6.7%,高于去年6%的水平),加之消费增速持续高位,并成为经济走好的关键动能,反映出中国经济走势良好,再次验证“宏观经济L型拐点已过,经济会‘二次探底’”的观点并不成立。这种观点也代表了大部分公众的态度,彰显了公众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信心。

  此外,通过分析 5月份经济数据还能够一窥未来走势,得出经济增长稳定向好发展的预判。 一是产业支撑更加稳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业占比不断增加;二是工业转型升级不断加速,内部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产品增长较快,一二三产协调推进;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服务和产品的供给质量都在提升,带动消费能力和消费规模的持续扩大;四是实体经济有所改善,内需增长的潜力和空间很大,投资具备空间和潜力;五是企业信心不断增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10个月在景气区间;六是供求关系不断改善,5月份PPI中40个行业里有36个行业同比价格上涨,显示企业供求改善面在扩大。同时,世界经济复苏动能增强,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好于预期,对于中国经济产生利好刺激。综合来看,中国经济在下一阶段仍然具有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良好气质的现实基础。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印证了对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判断。当然,中国经济发展中依然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能够坚持将国家政策和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进一步利用优势因素,中国经济必定能够继续稳定前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2017年06月02日
  • ·学界大咖纵论中国经济热点话题    2017年06月01日
  • ·信用调级改变不了中国经济大势    2017年05月26日
  • ·中国经济对外吸引力下降了吗    2017年04月2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