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开放包容美好未来

2017年06月12日 07:1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评论员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在《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签署15周年之际,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正式给予印度、巴基斯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地位,实现成立以来的首次扩员。“对外开放是本组织成立之初就确立的基本原则。中方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以及其他国家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合作,并根据有关规定和协商一致原则继续认真研究有关国家获得本组织法律地位的申请。”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充分展现了上合组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开放与包容,是当今世界多元互鉴的主基调,也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品格。早在东汉时期,佛法东传,汉明帝就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洛阳白马寺,促进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大唐盛世,开放包容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的国际交往中心,唐都长安聚集了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商人和留学生,呈现了一派盛世景象。宋元时期,海上贸易高度繁荣,在古泉州港等地有大量犹太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历史遗迹。中华文化和而不同、和实生物、仁爱共济的价值观,吸引各国近悦远来、尽展其能。

  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任何只强调本国利益的单边主义都难以凝聚共识,只有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才能消除疑虑和隔阂,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

  “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要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近年来,中国更加积极参与构建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从非洲大陆上的亚吉铁路到蒙内铁路,从俄罗斯的莫喀高铁到白俄罗斯的中白巨石工业园,从中巴经济走廊到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快速发展的中国正在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机遇,为携手合作的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在历史与现实的激荡回响中,中国将继续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推进全面对外开放和互利合作,促进世界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发展。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将成为中国对世界的最新贡献,为开创人类更美好的未来注入澎湃动力。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