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老师爱心接力 让义务教育一个也不能少(图)

2017年06月05日 14:06   来源:东方网   吕好玫

  报载,在浙江淳安县浪川乡双源完全小学,13岁的汪凌莹是一名特殊的学生,她没有学籍,却有12名老师轮流到家里为她上课。由于患有脆骨症及其并发症,汪凌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独立行走,加上眼睛受到影响,常常看不清书本上的字。为此,老师们为她在A3纸上用大字抄写课文,同时为她设计出专门的课程内容。(见6月4日的《北京青年报》)

  12名老师爱心接力,不仅是关爱残疾儿童的典型事例,也是爱心接力让义务教育“一个也不能少”的典型事例,谱写了一曲传统美德和人间真善美的赞歌,传递着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社会正能量,在社会上树立了学雷锋的榜样,值得点赞。

  一代伟人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近3年来,为了这个山里的孩子,老师们用手编了数不清有教材,默默无闻地把爱心献给小凌莹,点燃了小凌莹的人生火花,温暖了小凌莹的家。老师们这种义务教育扶贫济困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既有利于残疾儿童及其家庭,也有利于构建和谐农村。何况,让残疾儿童接受教育“一个也不能少”,既是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精准扶贫、打造小康农村的需要。把这件事做好了,对老百姓和地方政府来说,是件双赢的好事。毕竟,“三尺讲台,有老师才有意义;方方教室里,有孩子才有希望。”无论有多少困难,都不能忽略孩子,即使教室再小,也不能拒绝想读书的孩子,必须让义务教育“一个也不能少”。而今,该学校做到了,这12名老师做到了,让人刮目相看,他们无愧为当代“活雷锋”,令人敬佩。

  做好事是一种慈善爱心的表达,是一种不朽的时代精神。这种可贵的精神,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人人都做好事,成为“热心肠”,甚至让做好事蔚然成风,那么歪风邪气自然难以形成气候,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与美好。毕竟,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是需要相互帮助的,今天你有困难我帮你,明天我有困难你帮我,大家相互帮助,这个世间才充满温馨、和谐。而残疾儿童是弱势群体,更需要全社会关爱、帮扶。从这个角度上讲,12名老师爱心接力,让义务教育“一个也不能少”,不仅需要老师们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更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爱心接力,用爱心、真情,帮残疾儿童一把,送残疾儿童一程;并建立关爱残疾儿童常态化机制,开展经常性各类爱心活动,带动社会各界给残疾儿童更多的爱,让她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茁壮成长,永远“不差爱”。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