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需要标配“安全责任”

2017年05月11日 10:53   来源:东方网   童方萍

  近日,一篇“中国移动支付震惊日本网友”的文章引起网友热议。中新网在实地调查中也发现,中国的移动支付(也叫手机支付)渗透率确实很高,有小商贩甚至坦言,不支持移动支付连生意都会受到影响。那中国的移动支付为什么这么强?使用时在安全方面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5月10日中国新闻网)

  “移动支付”在中国如此风行,连路边摊的小商贩都趋之若鹜,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感到十分吃惊。据艾瑞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高达美国的50倍。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新技术的互联网具有无可比拟的渗透力,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人的消费思维、经营观念和金融习惯发生了深刻改变,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和接受更趋开放、超前。

  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产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信息化已成为我国金融运营基本的核心,没有金融信息化就没有金融信息服务。目前我国几大商业银行均建立了电话银行、企业银行、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等先进的支付手段,向客户提供了网上支付、转帐贷款、代收代缴等公共事业费用、理财、基金买卖等一揽子金融服务。“移动支付”的异军突起,正是迎合了经济社会发展、消费市场需求和信息技术变革叠加的新形势。

  只是,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则利益无穷,用得不好就会带来伤害。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黑客侵入和木马病毒等现象,时有耳闻的银行卡资金被盗刷和转走等新闻,让许多人对新信息技术和新支付手段多了一份忌惮和担心,一旦造成个人的资金流失和损失,既难以维权追讨,又费时费力费心,这也是相当一部分人对“移动支付”等等持保守观望态度的原因。

  事实上,“移动支付”在推行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作为一项新技术,本身也有值得完善的功能短板和操作漏洞,二是一部分中老年人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偏低,操作过程中难免会不正确和规范。三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技术刻意破解和侵害,让实施存在风险。所有这些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否则,不但不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和好处,反而会带来侵害和损失,拥有再先进的技术又有何益?

  因此,“移动支付”必须标配“安全责任”,这就需要信息网络技术部门、金融服务运营部门和使用的客户自身,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履行安全防范责任,共同筑牢信息技术运用的安全防线,提高“移动支付”的快捷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