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北京医改更宽容的空间

2017年04月10日 08: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吴帅

  大转型必然伴随着很多不适应,但改革者不应害怕眼前的这些不适应。虽然会存在着抱怨和批评的声音,我们不应该以此来否定改革本身的价值及积极意义

  上调护理、中医、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下调CT、核磁等大型检查设备收费价格。看病无挂号费、诊疗费,医院不再有药品加成……这些变化正在影响北京医疗卫生体系。据媒体报道,4月8日是《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实施的首日,全市门诊量达到2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7%;而医疗价格调整有升有降,患者体验也各有不同。

  或许,还很难从“拍片子是否便宜了”“药品价格降了吗”“公众看病贵还是便宜了”这些表层的就医体验,来简单评估北京医改的好与坏。也可以预料得到,任何改革的初期,都会面临着某些不适应。

  单单用价格调整来评估北京医改,这种认识会是片面和肤浅的。这一次北京医改的最大看点,莫过于实现补偿机制转换。

  以前的管理模式是以药养医,让医院及医生靠药费、检查费来获得收入;现在开始强调医事服务费,这是强调尊重医生劳动价值的开始。

  关键是承认医生思想劳动价值的存在。思想劳动有价值,不同强度和难度的劳动蕴含不同价值,呈现出来的就是价格的不同。甚至,同一职称的医生,因为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行医,医事服务费价格也会不一样。

  医事服务费的改革,为的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医疗资源不足,人们普遍“饿肚子”的阶段,强调的是要吃饱,让人人看得起病和容易看病。但时间长了,更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只求吃饱,重数量不重质量,这种模式弊端多多。而过于片面地强调看病容易和便宜,也使得药价虚高和过度医疗泛滥,医疗服务质量被严重漠视。

  强调医生医事服务费的重要,引导医生好好看病,把注意力聚焦在医疗质量上来,而不再以卖药卖检查论英雄,具有积极意义。它让医疗成为更纯粹的医疗,让医生成为更纯粹的医生。

  需要强调的是,此次北京医改注重政府投入,由政府兜底报销,承担起大部分的改革成本。公众并没有因为改革,而大幅度增加就医负担,但却从这种深度的转型中获益。这充分体现了医疗公益性的一面,也是实现补偿机制转换的关键一环。

  可以预料得到,大转型必然伴随着很多不适应,但改革者不应害怕眼前的这些不适应。毕竟,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人们从适应到不适应,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需要时间。此外,任何改革都会有利益受损者,虽然大多数人得利是主流,但这也意味着必然会存在着抱怨和批评的声音。我们不应该以此来否定改革本身的价值及积极意义。

  所以,舆论也应以平常心看待北京医改,给它更宽容的空间,而不要过于武断地下结论,既不要草草否定,也不要吹捧太高。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