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技术、渠道如何变化,媒体融合发展不可能偏离一块基石,即“从大众情感的最深层次寻找共鸣点和传播点”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两会的开放透明,因记者的笔和镜头而更加立体全景;两会的民主务实,因媒体的聚焦而更增含金量。而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观察家眼中,两会也是检视成果的绝佳窗口。
今年两会,从民主政治到精准扶贫,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到年轻人如何看两会,人民日报评论部第一次尝试评论的可视化呈现,评论员们集体走到镜头前,将“两会侃侃谈”。不少读者留言:很惊喜!光明网女记者扛着的一架“钢铁侠多信道直播云台”惊艳会场,这台“单兵作战神器”似乎也成了人们心中融合的隐喻:传统媒体正快速长出“三头六臂”,壮大主流声音。
从全媒体装备到全媒体记者再到全媒体平台,一个“全”字,道出了两会报道融合的底色。两会前,人民直播、新华社“现场云”、央视新闻移动网纷纷上线,直播“国家队”让人看到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坚实步伐;两会中,人民日报推出的微视频《人民代表习近平》、浙江日报推出的融媒体产品《全国两会那些事儿》都走红网络,主流媒体在建构主流话语的过程中都很拼,即使民法总则草案这样的严肃话题,也借道新媒体获得了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纵览两会报道,从中央到地方,融合发展的媒体矩阵已经浮现。
有人说,推进媒体融合进程,早已不是未雨绸缪的理想预案,而是当下传媒竞争的必然要求。这一进程表面看是技术之争,实质是“神经中枢”的较量。媒体深度融合,是一场革命性的“基因工程”,难点在重构采编发流程,关键在于“中央厨房”这个龙头。两会前,人民日报全媒体指挥中枢总编调度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大脑升级”带来的是新闻生产方式制度化的革命。通过两会的检验,部门单兵突进的传统机制被打破,适应融媒体生产的策采编发流程被激活,“移动端讲快、PC端讲全、报纸讲深”的梯度报道格局基本形成。
从相加走向相融,是方向也是要求。媒体融合绝非是对“钢铁侠”的技术迷恋,也非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的“两张皮”,更不是媒体人不管市场反馈的自娱自乐。就像两会报道中,普通公众谁也不关心传统媒体融合之“名”,只会用切身体验来评价其“实”。代表委员的声音是否及时准确送达了?专业严肃的提案建议是否因为媒体人的巧劲提炼柔化了?只要存在堵点,就是融合发展需要攻克的难点。
进一步说,不管技术、渠道如何变化,媒体融合发展不可能偏离一块基石,即“从大众情感的最深层次寻找共鸣点和传播点”。前些天,新媒体部门的一位同事发了一条朋友圈信息:“做完国务院扶贫办发布会的直播,满满都是感动,刘永富很真诚地摆出问题、亮明决心,讲到一些困难地区的情况,语气语调都变了,在场做直播的几个人都被感动了。”感动现场的声音,一定也会感动大众。让这样不失真、打动人心的“现场感”被更多人感知,媒体融合才能占据技术与渠道的制高点,也才能走进人心的至深处。
对话,交流,思考,碰撞……两会媒体的融合报道,不仅让更多人参与到两会中来,也让两会好声音传得更快更响。凝聚更多正能量,传播更多好声音,媒体人还需在融合的道路上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中国发展前行加油助威。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