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企业助力精准扶贫三年攻坚战

2017年03月02日 08:25   来源:南方日报   李广军

  碧桂园响应东西扶贫协作号召,在广东对口帮扶的广西开展产业扶贫精准脱贫项目。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向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精准扶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广东,2016年出台了《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功实现了减贫50万相对贫困人口的目标。但根据认定的176.5万相对贫困人口,广东2017年和2018年仍有126.5万相对贫困人口的减贫目标,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迈入2017年,在政府主导下的精准扶贫,将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吸引社会资源、资金参与扶贫开发,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协同发力的大扶贫格局。眼下,越来越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正以积极举措参与到这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中来。

  广东房企积极出手

  扶贫济困常态化

  2016年6月30日,一年一度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在广州举行,宣告广东已经全面打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战。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气氛热烈。据不完全统计,当日宣布捐资50万元以上的企业及个人捐赠总额已超过12亿元。在这些企业中,房地产企业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其中碧桂园集团和恒大集团分别捐出5亿元和2亿元投向广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战,而珠江投资、珠光集团、星河湾集团、保利地产、香江集团等企业也紧随其后,为扶贫济困积极出手。

  据介绍,2010年首次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以来,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开展扶贫、扶老、助残、救孤、助学等活动,全省筹集社会捐赠款物达106.9亿元,成功对接扶贫和慈善项目近6000个,惠及人口超过400万,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化扶贫道路。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李本公指出,“慈善事业要紧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发挥自身优势,在救助困难群众、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扶贫济困方面有所作为。”多年来,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扶贫济困公益领域展现他们的身影。民政部公益时报社编制发布的2015中国慈善榜中,超过20%的慈善企业和捐赠总额近18%的善款来自广东,而房地产企业所占份额较大。据胡润研究院公布的2016年全国100名企业家慈善榜,广东地区有21名企业家入榜,总数位列全国第二。其中不少来自地产界,如碧桂园、恒大地产、珠江投资、龙光地产、祈福地产等。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近年来,我省房地产企业在公益慈善事业投入上已经趋向常态化、机制化。相比在突发灾害中以大额捐款造成轰动效应的公益行为来说,许多房地产企业更多地将工作重心转向探索扶贫济困新模式、产业扶贫推进精准脱贫、建立规范化运作的公益基金制度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公益资源投入也更多沉淀到基层、一线去,并更加重视通过多方协作去推动公益活动的持续性和实际效果。

  譬如,碧桂园除了积极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工作之外,还在平日里持续增加资金、人力、物力等投入,打起一波波扶贫的小高潮。2月14日,碧桂园捐赠善款1亿元启动“惠妍教育助学基金”,主推精准教育扶贫,支持顺德教育扶贫事业,“不让顺德任何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不去上学”。至此,碧桂园及其创始人杨国强历年累计向社会捐赠超过27亿元,用于扶贫济困、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救灾赈灾等领域。

  “作为政企联动的助学项目,惠妍教育助学基金创新地统筹资源进行教育扶贫,也是全国少见的将助学扶贫贯彻至全县(区)的项目,对教育扶贫事业具有探索意义。”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教授评价说。

  产业脱贫

  政府、企业与社会多方协力攻坚

  2016年,对于中国慈善公益事业是不寻常的一年。慈善立法在多方推进下终于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民政事业改革提速;全面脱贫、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以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为目标的2016年中国志愿者工作正式部署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预示着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正式步入改革的快车道。中国正从传统意义上私德主导下的“扶危济困、扶老助残”的“小慈善”时代,步入政府主导下、将诸多公共领域融会贯通、同向发力的“大慈善”时代。

  迈入2017年,政府主导下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成为扶贫济困领域的主目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再齐表示,政府在扶贫攻坚战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扶贫攻坚战要取得更好、更持续的效果,还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的作用。

  在他看来,“政府在推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创新发展方式推进产业扶贫,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而实现产业扶贫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参与,企业的成功引入,能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供就近就业机会,为农村、农民提供长期持久的经济来源,在完成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达到持续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目的。”

  例如全面参与脱贫攻坚战的碧桂园集团,2010年以清远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作为碧桂园产业扶贫的第一个点,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实施了苗圃产业加住房改造、饮水、道路、电网、通讯的“一带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

  如今,树山村从一个污水横流、穷困落后的小村落,变成了干净卫生、朝气勃勃的“别墅”山庄。特别是产业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市场机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产出已超过2000万元,村民实际获益1000多万元,农户户均增收约6万元。

  2016年,碧桂园将清远“绿色产业扶贫”经验,运用到广东对口帮扶的广西,在百色市田阳县桥马片区央律村启动了产业扶贫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000万元,预期开发5年,共种植苗木300亩,每年带动桥马片区2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因地制宜,探索新路径。2016年10月,碧桂园推动的广东潮州市黄正新村项目,将规划建成集生活、休闲、生态农业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生态文明新农村。

  精准扶贫

  “微公益”润物细无声

  精准扶贫,并不一味依靠大项目大工程,也讲求对受助对象的“滴灌式”帮扶,在滴水穿石中,向贫困人群输送最需要的“微公益”关爱。

  近两年,富力地产启动的为百位困难儿童助学活动,分别在梅州、惠东等地为贫困中小学生助学,为急需帮助的孩子们送上一份爱心关怀,去实现他们的求学梦。同样具有“微公益意义”的还有始于2008年的“祈福集团爱心捐书大行动”,通过发动社区业主捐助图书,并将募得图书送往全国不同省市的贫困山区,近年来影响力逐年递增,参与人士也越来越多,至今募集图书数量已突破4万多册。

  近年来,碧桂园积极开展百城公益行活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志愿者成员走进大江南北的学校、福利院、敬老院,资助、慰问弱势群体。与此同时,他们走出海外,帮助马来西亚的学生、村民,送去中华民族的温暖,促进“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的“民心相通”。

  社会公众参与公益活动的平台化,也是近年来企业发起“微公益”活动的趋势。碧桂园去年推进的“1+1”结对帮扶贫困群众公益慈善项目,整合各方资源,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提供一个奉献爱心、参与公益的有效平台。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为每一位受助者都建立了档案,在碧桂园的扶贫系统里,只要输入一位受助者的名字,就会显示他们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家庭情况,经济收入多少,受过何种教育,现从事何种工作……都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滴灌式”扶贫,去年,“1+1伴你同行”精准扶贫项目已开展三期帮扶活动,涵盖10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共计帮扶64户困难家庭,受益贫困人数245人,其中受益学生113人。李广军

  ■观察

  公益创新探索展现新气象

  多年来,房地产企业热心参与各类公益慈善活动,用于扶贫、助教、救灾等众多公益领域的捐款投入,在各行业中均位居前茅。尤其重要的是,在巨额捐款之外,碧桂园等品牌房企还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国情的公益慈善路径。这些探索,令我省房企在公益慈善思路和运作体系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在国内公益慈善领域中表现突出。可以说,正是公益模式创新道路上的不断求索,令房地产企业的先行者,持续推动公益慈善效果的最大化,也令公益慈善管理体系更为完善与规范化。

  社会公益活动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衡量标准,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热心致力于各类慈善、公益事业,捐助项目涉及文化、体育、医疗、救助、扶贫等多方面。中国改革开放30年支持了社会经济的辉煌发展。在众多企业成长过程中,感恩与回报社会应当是企业的责任、使命。

  推崇责任企业,追求的是企业和社会的双赢,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和长远追求。投身公益事业并不带来直接的利润,但它对企业品牌的潜在促进力却是非同一般,实现了社会效益、公司效益的有效统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对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也有时代价值。

  在广东全面打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战之时,无论是产业扶贫,还是全民公益、微公益等,都展现出了中国公益慈善领域发展的新气象,也反映了企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领域的创新探索。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