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年俗影响和部分商家喜欢“八”的心态影响,继初七之后,初八开门炮再次炸响,初八的鞭炮声要响过初七。不过记者从大连市城建局环卫处了解到,由于许多行业单位均减少了“开门炮”燃放数量,加之市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部分私人商家的“开门炮”燃放数量也在减少,大连市内四区环卫春节“扫红”量,已经连续6年递减。(2月5日《新商报》)
媒体根据城建局环卫处每年商家开业期间清理的“红色垃圾”数量来判断商家燃放“开门炮”的数量,得出的结论无疑是很客观,很真实,也很有说服力的。而“红色垃圾”连续6年递减的态势,也让人感觉到围绕“开门炮”的社会风俗,确实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是值得高兴的。而根据媒体的报道,出现这种变化的,也远不止大连一个城市,国内大多数城市,最近几年燃放“开门炮”的商家都处于有减无增的状态。
其实从传统文化和风俗的角度来看,各路商家业主在新的一年开业纳客做生意之际,以燃放“开门炮”的方式图个喜庆和吉利,寓意着新的一年事业红火、生意风调雨顺,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时代毕竟不同了,尤其是随着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同时还存在破坏城市卫生环境、噪音扰民等等问题,这一延续几百上千年的传统风俗,确实到了移风易俗的时候了。
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彰显,百姓也意识到生意的好坏、事业的成败,和“开门炮”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燃放“开门炮”的行为即便只是一种祈愿,但如果其与社会的发展、现实的需求产生冲突和矛盾,大多数人还是能够从理性与务实的角度出发,放弃燃放“开门炮”。可以说,正是这种思想意识上的进步与提高,才是“开门炮”逐年减少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是有少数企业商家,甚至是个别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在节后燃放“开门炮”的问题上逆潮流而动,无法改变陈旧的观念和思维。如果说对于部分商家企业节后燃放“开门炮”的问题仍旧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的话,那么对于一些地方的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燃放“开门炮”的现象,就应该以明确的文件、规定加以禁止才行。
商家业主燃放“开门炮”是祈求新的一年生意兴隆、发家致富,而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燃放“开门炮”,却让人摸不着头脑。毕竟作为以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为己任的政府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是无所谓“生意兴隆”“发家致富”的,他们只需在新的一年里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以民生利益为导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而这和节后放不放“开门炮”,显然没有任何的联系。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