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众筹”背后的师生关系异化

2017年02月06日 07:43   来源:武汉晚报   陈广江

  “武宣某中学一老师为买车,竟然向学生发动‘众筹’捐款,并称等学生结婚时再打红包还给学生……”近日,一则题为《武宣某中学一老师集资买车方式简直是碉堡了!》的信息在网上疯传,引发很大争议。记者从广西武宣县了解到,目前当事教师已将“众筹”到的1000多元钱款全部退还给学生,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事件起因是这样的:事发前,已毕业并参加工作的同学们邀老师聚餐喝酒。席间老师讲述了老婆孩子晕车的痛苦、拥有私家车的迫切以及刚买房装修后的窘迫。于是有学生提议老师发起“众筹”买车。老师觉得可行,就把“众筹”信息发至从该校毕业现已就业的学生群中。

  人均一两百元钱,对已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说,可能不算大钱,但事件本身性质恶劣。此事无关收入,而关乎职业道德。从某种程度上说,此事体现的师生关系异化,是比“众筹”买车本身更值得警惕的。

  有句老话,“救急不救穷”。虽然汽车消费已大众化,但它仍不是生活必需品。更重要的是,在师生关系下,老师请求学生慷慨解囊也是一种情感绑架。“众筹”买车,实质上是打着悲情牌将师生关系变现。

  对老师来说,最大的褒奖莫过于桃李满天下,学生们在各行各业都有所建树。然而,一些老师把学生当成了一种庸俗化的社会资源,把各种潜规则运用得游刃有余,甚至利用学生谋取私利。现实中,老师找学生办事的现象比比皆是,无论事有多难办学生都不好意思拒绝,否则很容易被扣上“忘恩负义”的帽子。

  诗《君子行》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我们无法要求老师都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君子,但即使作为一个俗人,也应懂得避避嫌,别把师生关系当成可以捞取好处的工具。此系个案,但敲响了师德警钟。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