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名官员的履职感言能够刷爆朋友圈

2017年01月26日 09:59   来源:光明网   谭浩俊

  近日,一位江苏官员的履职感言,刷爆朋友圈,获得了10万+的点击率。

  客观地讲,这位官员的履职报告并没有多少特别的新鲜内容,主要是在语言的表达方面。那种化虚为实、化繁琐为简单、化空洞为实在、化官话为民言的表达方式,让整篇报告都很有感染力、感召力、影响力,给人以心理震撼。其中,“事业是官员的年轮”的观点,确实在官样文章中很难见到,是既朴素又理性更具哲理的新的表达方式。

  他这样写道,“如果说流行语是时代的年轮、皱纹是脸庞的年轮、情感是内心年轮的话,那么,事业则是我们的年轮。哪怕一瞬,都会留痕”。在充斥着很多官话、套话、空话的官场,出现这样的语言,确实难能可贵,也不可谓不吸引公众的注意。

  我们说,语言并不是官员能否“雁过留声”的主要方式,更不是唯一方式。但是,对广大百姓来说,在听惯了官员的大话、空话、套话、假话以后,对具有新鲜感、清新感、亲近感、通俗感的语言是非常喜欢、十分渴求的。想一想,一个连话也不会说、都不实在、都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官员,怎么可能去做对老百姓有益的事,去做实实在在的事。这也意味着,官员能否做好,能否让自己留下清晰可辨的年轮,首先必须从说话开始,从说百姓愿意听、听得懂、听得清的话开始。

  而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权倾一方、呼风唤雨的官员,初来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时,还能低下身段说些居民听得进、听得懂、听得清的话。时间一长,办公室人来人往了,出去前呼后拥了,慢慢地,就开始不会讲民语、说人话了,就只会空话连篇、大话不断、假话横行了。而正是这些官员,在老百姓眼中,都是毫无印象的,即便有印象,也是坏印象。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所做所想,都是一个“权”字,而没有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事业、当作责任、当作义务,以至于想问题、干工作、做事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权力为轴心,从不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把老百姓的安危放在以上,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结果,权不能为民所用、利不能为民所谋,更多的是残害百姓、祸害一方。

  也正因为如此,当江苏这位官员用“事业是官员的年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履职心态,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舆论的赞赏、百姓的拥护、公众的期待。因为,对官员来说,如果真的能够把事业当作自己的年轮,就不可能不在为官一方时,做出一些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对社会有利的决策、对历史有利的交代,就不会让自己留下骂名。

  不留骂名,至少应当成为官员最最基本、最最基础的要求。只有具有不留骂名的心态,才能在决策、管理、制定发展计划时充分考虑百姓利益,充分考虑对社会有没有好处,充分考虑对时代能否交代,而不会为了一时之需、一己之利,侵犯百姓利益、伤害社会根基、留下历史污点,就会做任何一件事时,都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从而让事业成为自己的年轮,且时间越长,年轮越清晰,留给后人观察和关注的内容更多,让历史记住的概率更大。在此基础上,再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每个官员的行为,也就不会太离谱,不会远离老百姓。

  “一个官员,美誉是干出来的,威望是干出来的。对于一个有情怀的官员来说,干事就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很显然,只有这样,事业的年轮才能不断清晰,才能让官员在历史上的痕迹越来越深、越来越多,记住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透过江苏官员利用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受热捧的案例不能看出,广大百姓对官员的要求并不高,无非就是讲一些更接地气、更贴近老百姓的话,并按照自己所说的踏踏实实去做,广大百姓可能就满足的,就会认为是一名好官,一名可以留下事业年轮的官。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