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典文学败给机器文学,如果深入思考的本领退化,人类存在的价值究竟为何,谁又是这个世界的真正主人?越接近人类命运的路口,越需要提紧技术背后的那根线
号称人类智慧最后壁垒的围棋,近日被“神秘高手”击破。
新年伊始,一位注册为“大师”(Master)的神秘用户出现在网络围棋室,悄无声息地收割中日韩的顶级棋手,直至围棋界排名世界第一的柯洁。“棋圣”聂卫平等名宿也被击败。在众说纷纭中,谷歌终于承认,“大师”就是人工智能系统“阿尔法狗(AlphaGo)”。
自去年“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就呈现出欣喜与恐惧的双向性特征。确实,“阿尔法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飞速进化了,唯一阻止其连胜的竟然是因网络不稳而导致的自动和棋。这意味着它的智能已经足够强大。但同时,“阿尔法狗”依赖的,仍然是计算机科学家为它设计的多重神经网络。提线木偶的超能力背后,仍然存在一根提线,看起来还掌握在人类的手中。
人们的恐惧,与其说来自围棋高手的集体败北,不如说更多源于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本身还很陌生。事实上,人与人工智能的合作关系,人工智能帮助人类突破局限、解放生产力的定位,并没有发生变化。柯洁战败后表现出了悲观,但紧接着也认识到,“棋手将会结合计算机,迈进全新的领域,达到全新的境界”。这就像国际象棋之王卡斯帕罗夫被“深蓝”击败后,反而选择应用人工智能培养棋手,一下子打开了新的视野和局面。人工智能终究是人类的创造,重新认识自身的局限与长处,一定能促使我们进步。
展望未来,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的进步,都值得期待。但要说“突破”,恐怕科学技术的颠覆式创新才真正配得上。未来50年,人类与人工智能会迎来深度融合。按照科学家的大胆设想,神经元芯片可以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大脑,让人类拥有“脑机接口”,人脑可以轻易连到云端,快速修复和增强大脑功能,甚至借助神经元让人类做到某种意义上的永生。人类与人工智能将合二为一,创造一种更高级的“人类智能”。这不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将改变我们对人类、智能乃至宇宙的本质的理解。
人类无需恐惧“人类智能”的崛起,但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对未来社会做好设想。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火焰既能帮我们取暖、煮饭,同样也能毁掉我们的房子。突飞猛进的不只有人类的进步,还有一大堆需要调试的问题。如果死亡不再是生命的终点,生命伦理该如何面对?新型人类的哲学定位和社会影响该怎样判定?应当如何界定生物与非生物?科技借人工智能实现指数级增长,会不会造成人类的大量失业,导致不平等加剧?如果高科技被少数人垄断,“技术鸿沟”是否会更加难以跨越?更进一步想,如果无需劳作就可得到快乐,如果古典文学败给机器文学,如果深入思考的本领退化,人类存在的价值究竟为何,谁又是这个世界的真正主人?
人与工具之间,存在着一种“互训”,使用工具的人,自身也会被工具所绑定。当我们足不出户,只通过电子产品上的敲打来交友,朋友的意义已经悄然变化;当我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问计于云端,师长的传承也会迅速缩水;当我们幻想通过推特就能执政,甚至把五十年后的国际秩序安排交给算法,“大同世界”会变得难以辨认。越接近人类命运的路口,越需要提紧技术背后的那根线。为获得改造世界的强大能力,如何尽量避免付出更多代价,这是人类需要清醒认识的问题。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