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2016年12月30日 08:48   来源:北京日报   

漫画/李嘉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勉励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人民,如此鼓舞行进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

  挥别2016,迎来2017。我们的事业,方位更加明确;我们的发展,脚步愈发铿锵。时值年终岁尾,我们全景扫描本年度《七日谈》刊发的重点评论,与您一道总结这不同寻常的一年,感受一以贯之的拳拳初心,探寻神州大地的嬗变脉动。

  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对立党初心的坚守。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还需要闯过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实现伟大目标,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尤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打底,以严格的管党治党着色。有共同的理想,有铁一般的纪律,我们的主心骨就坚强有力。

  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对人民福祉的承诺。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群众的获得感早已不只是吃得更好、穿得更体面,更在于实现更美好的梦想。如果说过去的2016年,人们对更好环境的期待、对优质出行的渴望、对户籍壁垒的忧虑,推动了从环保督察升级到网约车新政再到积分落户改革的前行之路,那么接下来,还有更多的难点痛点等待纾解。进入改革施工高峰期,以人民幸福指数为尺度、以国人圆梦成效为参照,才能找准价值指向,获得恒久动力。

  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对世界期待的回答。这一年,国际时局波谲云诡,“南海仲裁”上演政治闹剧,“萨德”入韩威胁地区安全,“逆全球化”泛起贸易保护潮,我们顶住压力、伸张正义;这一年,大国外交打开新局,西湖论道把脉世界经济、丝路聚友凝聚合作共识、积极维和送去和平阳光,我们敢于担当、勇立潮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史学家常用“风”和“势”来观察时代变迁,称为“察势观风”。行走在今天的长征路上,发展之势与变革之风既自上而来,也由地而起,交相激荡,蔚为大观。乘势而上、御风而行,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向着民族复兴的光荣与梦想,前进、前进、前进!

  1 四个意识

  我们这么大一个党、一个国家,没有集中统一,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是不行的、不可想象的。落实看齐意识,就是要做个政治上的明白人、作风上的干净人、工作中的勤快人。凡是有利于国家利益、大局发展的工作,我们毫不迟疑地做,坚持不懈地抓;凡是中央确定的战略谋划、布局和任务,我们主动承接、积极参与、自我加压。

  ——《自觉将看齐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月22日

  编者手记: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只有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危险,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本版3月4日刊发文章《看齐必须由内而外毫不迟疑》,深入分析“看齐意识”,认为这一要求的提出,源于我们党对历史的充分总结和对现实的精准把握,其最核心的动力在于内心认同,最终要落实到行动统一、步调一致上。

  “四个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社会变革实践中形成的组织文化,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生态,是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尤其要牢牢抓住这个关键。那么,“四个意识”怎样才能更好地入脑入心?《从支部着手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11月2日)一文提出,要充分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和基本功能,推动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把每一位党员动员起来,从而激发并凝聚起不可战胜的力量。

  2 两学一做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扩展、从集中性要求向经常性教育扩展,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是扩展和深化党内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心中所盼,也是改革攻坚必不可少的组织保证。

  ——《从严治党要在学和做上持续发力》,3月2日

  编者手记: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基础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可谓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又一项重大部署。本版于5月11日刊文《“两学一做”旨在强基固本》指出,通过“两学一做”,最终是要让全党同志明白“我是谁、为了谁”“我做什么、该怎么做”,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如何学?怎么做?《“两学一做”重在知明行笃》(6月1日)一文认为:学与做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关键在于“学”要知明,“做”要行笃。所谓“知明”,就是自觉地学,认真地学,扎实地学,系统地学,准确地学,不怕花功夫、不怕费精力,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自有提高。所谓“行笃”,就是始终信念坚定,踏踏实实,尽心尽力,敢担当,敢出头,出力必出彩。学有提高,做有成效,见人见物见思想,方算学得好、做得好。

  3 捍卫核心利益

  自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以来,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并没有让步。相反,随着某些国家的挑衅日益严重,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行动也在加强。对此,这些国家除了口头上喊喊话并搞搞航行自由宣示和军事演习之外,并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而一旦他们继续在南海炫耀武力,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无疑是在将达摩克利斯之剑直接悬到自己头顶。

  ——《某些国家的小动作无助解决南海问题》,5月11日

  编者手记: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才能有力保证和平发展,任何势力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7月,“南海仲裁案”所谓最终裁决公布,本版刊发《违反国际法的仲裁注定是“一张废纸”》(7月8日)、《从南海仲裁看国际法的名与实》(7月15日)等文章, 直言这是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既不可能改变“旧格局”,也不可能制造“新现实”。7月,美韩宣布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东北亚局势又进一步复杂起来。本版8月3日刊发文章《应阻止萨德撕裂中韩而成就美国》,揭露萨德系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遏制中国也。通过撕裂中韩来成就美国,无疑是美国更深的战略野心。

  俗话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中国的立场、行动不断收获外界支持之时,“台独”“港独”分子却如跳梁小丑一般冒了出来。《拒绝“九二共识”终将失道寡助》(7月27日)、《蔡英文“台独”迷梦终将化为泡影》(10月12日)、《人大释法彰显排“独”决心》(11月9日)等文章,通过鞭辟入里的分析指出,“台独”“港独”分子的背后操纵者实为西方反华势力。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如磐石,任何妄想分裂国家的行径,最后只会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4 创新盛果期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不能满足于块头之大,必须追求筋骨之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让科技创新引领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6月1日

  编者手记:

  当前,全球创新版图正在加速重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再平衡、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核心。历经多年耕耘,中国逐渐迎来创新成果收获期,也在进入科技创新的黄金发展期。“长征七号”首飞、“蛟龙”深潜、FAST主体工程完工、AG-600总装下线……中国智造正向“深空、深海、深地、深蓝”全面发力。

  从科技弱国到科技大国,我们国家的逆袭之路积累了哪些经验?本版接连刊发《科研管理改革要为人松绑以人为本》(6月3日)、《多干点实事儿给科学家们真松绑》(8月3日)、《突出知识价值才利于激发创新动力》(11月11日) 等文章,直言“松绑+激励”的措施,能让科学家省心,让创造力得以激发,让科研更加纯粹。面向未来,中国创新需要的是战略远见。本版在《按规律办事才可能有“元创新”》(4月20日)、《国家创新竞争争的是战略远见》(8月12日)两篇文章中提醒,未来的创新要更加聚焦“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自主“元创新”。

  5 不忘初心

  政党如人,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依旧初心不改、坚守本分。而这,也构成了我们党再集结、再出发的起点。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这个担当就是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95岁再集结,我们誓为人民勇担当》,7月1日

  编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各界热议,舆论普遍聚焦“初心”二字。本版围绕于此,刊发《初心拳拳方能不断成就新的伟大事业》(7月6日)、《想强大就要敢于把自己“交给一个信仰”》(8月3日)等多篇文章,强调95载忆初心,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当行至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空前接近的时点,我们更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更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惟此,才能将“初心”中渴望的理想图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致地变为现实。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红军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10月26日,本版刊发《新的长征依然要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一文指出,干成中华民族石破天惊的大事,根本的就是不忘初心,不改本色,坚持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同当年相比,今天的长征虽然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有差异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依旧需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壮志,“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矢志不渝。

  6 享受奥运

  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不仅是展示个人技术力量和多年努力成果,更是展示一国综合国力、经济科技实力、民族精气神形象。对金牌获得者而言,在颁奖仪式上,在全世界面前,国旗因自己而升起,国歌因自己而奏响,这是何等的荣耀!而这带给国人的,是激越澎湃的爱国心和自豪感。

  ——《奥运荣誉从来与国家民族息息相关》,8月24日

  编者手记:

  仲夏八月,巴西里约奥运赛事引爆舆论场。中国军团首日无金,国人淡定祝福;傅园慧一段采访火遍网络,新生代运动员受关注;女排姑娘重回世界之巅,再度点燃国人激情……话题接连不断,但实质问题趋同:“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人,应该如何享受奥运?

  本版连续刊发头条文章《享受奥运与为国争光并不矛盾》(8月10日)、《张扬个性与家国情怀并不矛盾》(8月12日)、《宽容失败与追求成功并不矛盾》(8月17日),围绕如何看待冠军与金牌、个人与集体、失败与成功进行辨析。我们强调,奥运选手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奖牌从来都与国家荣誉、民族自信息息相关。新一代运动员,稳重含蓄、隐忍克制也好,个性张扬、随性不羁也罢,都是家国情怀的多样表达,都是展示自我、成就自我的不错选择。赛场之外的我们,也要不断涵养大国公民的心态,让运动员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走得更淡定一些。

  7 中国方案

  G20在“杭州时间”里开出了备受期待的新药方,究竟能否药到病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能否“谨遵医嘱”,在实干中贯彻共识,在实干中解决问题,在实干中实现愿景。尤其是能否摒弃小算计、树立大格局,真正明白自己在全球发展链条中的功能定位,多一些“从我做起”的自觉,少一些“等靠要”的惰性。

  ——《寄望G20以行动落实杭州峰会共识》,9月7日

  编者手记:

  金秋九月的G20杭州峰会,人间天堂的诗情画意惊艳了世界,碰撞于此的中国智慧振奋了世界。本版在9月2日刊发的《G20“中国时间”,引领全球治理转型》一文表示,此次G20杭州峰会将在四方面引领全球治理转型升级——政策上,从货币政策依赖向结构性改革转型;议程上,从增长为中心向发展为中心转型;平台上,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中国角色,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向改革者转型。

  2016年中国的“朋友圈”热闹非凡,老朋友、新伙伴纷至沓来,互利共赢的中国方案正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但与此同时,一股从西方国家刮起的“逆全球化”潮流也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时有发生。对此,本版既通过《中国方案必能为世界谋和平促发展》(1月20日)、《永远扎根自身的土地舒蔓伸藤》(11月23日)等文章阐明中国发展思路,也通过《中国应带头反对“逆全球化”潮流》(7月27日)、《当今世界经济拒绝“逆全球化”》(10月26日)等文章提醒有关国家摒弃小算计、树立大格局。

  8 西方“民主病”

  “民主”在游戏中沉沦,选民在娱乐中迷茫。在这场游戏中,赢的永远是政客,输的始终是选民,甚至还有国家的前途命运。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过程漫长、环节复杂,激烈的选战成为各种制度弊端、族群矛盾、社会裂痕的大曝光。这一过程中,两党总统候选人都能指出美国的体制出了问题,但忙于互撕的他们,却都“顾不上”提出解决的思路与方案。

  ——《互黑辩论刷新美式民主下限》,10月12日

  编者手记: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满地鸡毛,特朗普当选令世人意外,也将西方民主弊病淋漓尽致地暴露出来。本版陆续刊发《西式选战套路带不来“变革”》(8月17日)、《“选民之问”,美式选举之病》(9月28日)、《丑陋的选举游戏谈何民主》(11月9日)、《“权力的游戏”加剧撕裂美国》(11月16日)等评论,从不同侧面揭示,西方政客竞选承诺沦为空头支票是一种必然,制造社会撕裂和族群对立尤其已成美式选举制度的严重弊病。

  美国选战搅得天下不得安宁,西式民主在全世界也是乱成一锅粥。英国“脱欧”震惊世人,日本安倍执意修宪引发内外担忧,韩国“萨德门”“亲信门”让朴槿惠政权一朝现形……本版《脱欧还是留欧,英国都已覆水难收》(6月22日)、《日本天皇欲退位是为哪般?》(8月10日)、《双面政客背后的西式民主之病》(12月9日)等文章鲜明地指出,止于“选举”的民主只顾开头,不顾过程和结尾,必然导致民主机制的失调、民主链条的断裂。

  9 改革施工高峰期

  只有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法治与改革、“取势”与“取实”等关系,改革才能行稳致远。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绷紧一根弦,警惕不敢为、不会为、不愿为的倾向,拿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担当,去当好改革促进派和改革实干家。

  ——《“改革的施工高峰期”要取势更要取实》,11月16日

  编者手记:

  经过三年多的奋斗,全面深化改革这座大厦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等工作基本完成,已经进入“施工高峰期”。如果说此前我们更多关注顶层设计层面的“粗描”,那么现在则需要更多方案落实层面的“精绘”。《唯有持续精准发力改革才能开花结果》(2月6日)、《改革的施工高峰期尤须在统筹上发力》(9月2日)、《增强人民获得感更能调动改革积极性》(12月9日)等文章提出,当前阶段,各领域各环节的关联互动更加凸显,抓谋划、抓统筹、抓落实的迫切性更加凸显。今天的改革更像“卡尔多改进”,做好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这篇大文章,是亟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改革不止是论道,更要在实践中“钉钉子”。本版刊发的《破解失信难题从打破信息孤岛开始》(5月25日)、《国企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7月8日)、《简政放权重在形成新的“条件反射”》(11月25日)、《以产权保护制度化来稳人心促发展》(11月30日)等文章,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提出要下决心排除各种干扰和阻力,搬走“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之间的绊脚石,弥合改革进展与群众期待和经济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

  10 文化自信

  文化传播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东西方文化空前碰撞、多元传播空前交融的场景里,我们背靠五千年的沧桑文明,脚踏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成果,当有足够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空说大话,而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以优秀的作品来支撑。

  ——《文艺高峰必然扎根中华文化中国现实》,12月7日

  编者手记:

  今天的中国,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正在快步成真,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前所未有的中国故事,气象万千的时代景象,正转化为感人肺腑的文字,激昂跳动的乐章,色彩斑斓的画面。借由曹文轩获奖、故宫文创走红、《湄公河行动》票房逆袭、中国网文海外“圈粉”等新闻由头,本版刊发了《让“没用”的文学滋养童年心灵》(4月8日)、《搞好文创,功夫在“萌”外》(7月13日)、《影视创作不能没有“中心思想”》(10月12日)、《为后人留下今天的时代之声》(12月21日)、《让全球“粉丝”看到真的中国文化》(12月28日)等多篇文艺评论。

  我们认为,如经济社会发展一般,中国文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繁荣盛景,无论哪一种创作都能找到肥沃而厚实的土壤,广大文艺工作者完全有条件在自己的领域内筑起高峰。多种文艺体裁高峰叠起,这才符合当下中国现实。我们期盼,中国的文艺作品,宏大叙事可以看到国家、民族;凡人小事,也可窥见人生、人性。文艺工作者应当有雄心壮志,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经典,并传之后世,流之永远。本版撰文: 张砥 崔文佳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