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午12:30,《我不是潘金莲》上映第一天,冯小刚发布微博《潘金莲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怒斥万达院线给自己的新片排片过低。文中自称金莲、奴家,讥讽万达影业公报私仇,末了还阴阳怪气地祝“王主席心情愉快,早日成就垄断大业。”
不出几小时,国民老公王思聪上线回应,紧接着冯小刚、王中磊、华谊影业纷纷进一步表态。微博上一派热闹,吃瓜群众大都站队王思聪,认为冯导吃相难看,讨伐檄文过于酸腐,万达自己家的影院自己做主一类,甚至表示“微博这么一闹,连电影都不想看了。”
电影排片一事一直是电影导演与出品方的痛点所在,前有方励为《百鸟朝凤》下跪,后有郑钧为《摇滚藏獒》发声“我绝不会为中国的院线下跪的,竖中指倒是可以”。无论是道德绑架,还是忿忿不平,导演们在排片一事上都煞费苦心又无可奈何,看起来的确心酸又悲情,但像冯导这样在除万达首日排片11%,全国其他各大院线上片率高达40%以上的盛况之下还要自发演上一出委屈来博人眼球的委实不多。
而更为唏嘘的是,《我不是潘金莲》尚处在新鲜上映阶段,网络上的舆情关注却集中在冯导炮轰万达事件而非电影本身的艺术塑造上,甚至连范冰冰的演技争议都盖不过微博一场难堪的撕战。电影本身的讽刺与荒诞蔓延到现实中,变成了冯小刚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
恐怕连冯导自己也忽略了电影自身的口碑才是最有力度的“营销”。他在微博中屡次提及的市场规律也应是对观众审美取向的迎合,而不是一味地自吹自擂,把不看好自己的人阴谋化,关于这点王思聪说得好,“谁会和钱过不去”。既然做的是不高出观众认知水准的主流商业片,作品的好坏就应该交给观众评说,而不是在网上闹脾气喊冤,否则反倒暴露了自己格局气量的狭窄。
冯小刚在采访中曾说“自己心里头住了个少年,对拍电影有很多不正经的想法”。有时,现实确实很艰难,理想常常那么遥不可及,但也别在走得太远之后,忘记了最初只想拍好电影的心。
文/杨波(苏州大学)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