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暧昧态度让洞庭湖治理付出更高代价

2016年12月21日 07: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李一陵

  取缔不彻底,给养殖户释放了错误的信号。很多人会认为,取缔是假,只是走走过场。所以才会有治理行动过后,网围不减反增的尴尬。

  -----------------------------------------------

  12月17日前后,湖南益阳沅江在洞庭湖展开拆围网行动,拆除了南洞庭上总面积达16.78万亩的矮网、网围。网围拆除之后,用当地环保人士的话说,洞庭湖又回到了原来的模样。

  从五六年前开始,当地渔民陆续设立铁丝网围搞水产养殖,筑起了一个个鱼牢。这些鱼牢阻隔鱼道,切断湖中食物链,破坏候鸟栖息地,严重影响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还给泄洪制造了阻碍。在引发媒体关注后,湖南省政府于今年11月下发文件,要求治理洞庭湖生态。在省政府的主导下,洞庭湖水域归属地岳阳市、益阳市掀起了清网行动。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还洞庭湖宁静,毫无疑问是政府的职责所系。

  但问题恐怕没这么简单。据媒体报道,“拆网的时候,不少人抱头大哭,说以后怎么活啊?”有的网围养殖户投入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他们的心情和处境可以理解,拆掉网围是一笔巨大损失,渔民们将面临严峻的生计问题。

  在一些人眼中,这些养殖者并不值得同情。这是他们为破坏环境应当付出的代价。可是,回过头来看,洞庭湖的网围为何这么严重?当地民众环保意识差,当然是主要原因,可在网围渐渐多起来的时候,环保人士向有关部门举报后,为什么还是没能阻止网围蔓延,而且网围还不断在增多?

  最早承包网围的养殖户陈和清说:“在2013年前,政府还是支持我们做网围养殖的。”2013年,益阳沅江市水产局还组织成立了沅江市滩涂养殖协会,协会成立大会召开时,政府领导和水产局领导到场。不少养殖户甚至还拿到了政府部门颁发的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承包区域和用途都有明确规定。在养殖户眼中,围网养殖“合法了”。这两年,虽然政府部门开始治理网围养鱼,但吊诡的是,治理行动没有消灭围网。行动过后,网围反而更多。

  今天的两难局面,与当初当地政府暧昧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当地官员解释,没有及时取缔是因为环保意识不强,也考虑到了民众生计。可是,最终的结果呢?“摧毁性打击”网围,不是给养殖户带来了更大损失吗?取缔不彻底,给养殖户释放了错误的信号。很多人会认为,取缔是假,只是走走过场。所以才会有治理行动后网围不减反增的局面。

  洞庭湖的生态环境要保护,湖区民众的生计也要有保障。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如果不解决好湖区民众的生计问题,生态保护工作必然是困难重重;如果只考虑民众生计,甚至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最终受损严重的还是普通民众。对当地政府来言,“摧毁性打击”之下,安抚、补偿养殖户,保障他们的生计,是当下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