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有的隐私信息,包括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网吧上网记录信息,只要有人付钱,就可以轻易被查到,而且声称7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近日,南都记者在网上只花费700元就买到了同事的上述信息,更可怕的是,竟然有第三方软件为这样的服务提供担保,整个交易已跃升到了“平台化”的地步。(12月12日《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的这份调查,再次揭露了“个人隐私信息无处可藏”的悲催。记者只花了700元钱,就将同事的开房信息、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等等信息一网打尽。如此个人隐私泄露之下,我们每一个人都犹如在街头裸奔,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成了“打不死的小强”。问题是,我们的监管部门是不是真心去铲除这些“打不死的小强”了?
毫不客气说,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遭遇的是一次次“狼来了”和“狼又来了”。对于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国家层面的有关部门是“相当重视”的,最近这几年不断召开会议,不断进行部署,不断出台新规。可是,每一次说好的“严惩信息泄露”收获的都是尴尬和悲催,说好的“严惩”变成了和不法人员闹着玩,尽管说,也有一部分不法人员受到了处理,可是更多后来者在危害我们的信息安全。
当我们的个人信息保护遭遇的是“狼来了”的时候,不法人员也就无所畏惧了。在他们的心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有关部门的信誓旦旦,不过是一出“狼来了”的虚张声势而已。
想说说最近个人的经历。家里买了一套房子,到如今还没有上房。可是,最近这几天装修电话,卖家具的电话,卖家电的电话,卖厨具的电话纷至沓来。我感到好奇:我还没有上房呀。对方却说快了,大概在12月20日左右就能拿到钥匙。试问,他们又是如何知道这些信息的?是谁出卖了这些信息?出卖这些信息的人该当何罪?尽管法律法规一再强调,透露个人信息是违法的,但是透露个人信息的情况却一直出现着。
无论是银行行长、快递经理,还是房产老板、宾馆商人,都敢拿着个人信息换取利益的时候,我们岂能不处于一丝不挂“裸奔”的境地?
终结个人信息买卖,说的再好,也不如扎实的做些事情。之所以有人面对法律法规视而不见,的确是源于利益诱惑,但更大原因在于查处不力。假如说,我们在查处信息泄露事件的时候,能够让那些销售个人信息的人,能够让那些购买个人信息的,受到最有力度打击,让他们付出惨痛代价,他们还能成为“打不死的小强”吗?他们还有机会兴风作浪吗?还会有后来者喜笑颜开窃取、买卖别人的信息吗?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利益就没有嚣张。而这一切都因为,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遭遇的是一次次“狼来了”。但愿,今后的治理能是“狼真的来了”。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