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推荐的读物,家长们买还是不买?近日,南京市民李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孩子所在幼儿园提供免费试读的绘本,并且鼓励购买。她发现:这套图书在各大图书电商平台和实体书店均没有销售,且此前已被重庆幼儿园家长举报“不当推销”。(12月8日新华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提是这些书籍的内容,得健康,得正确,尤其对孩子们而言。然而,受利驱使,近年来,一些书商盯上了幼儿园,大肆推销幼儿读物,而不少读物质量堪忧。一些被家长举报“非法推销”“正规渠道查无此书”走进校园,无疑是可怕的。受损失的不仅仅是家长口袋里的钱,更戕害的是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劣质图书进入校园何故?“利”是核心因素。一则,图书出版监管不严,民营书商从正规出版社处购买书号,然后自行出版;为了降低成本得“利”,更不敢明目张胆地走正规渠道,而是通过内部推销形式发行。游离在监管外的图书出版销售链条,必然是图书质量难以保证,甚至是有的书籍根本没有书号,没有合法“身份”,贻害无穷。
二则学校销售有“利”。尽管教育部门严禁这样的行为,如有的规定,“幼儿园不能组织、推销任何未经教育行政部门许可的书籍或图书类育儿资料……对不专业、不科学、教育质量不高的育儿信息,不能向家长宣传或推荐。”但是,学校和老师的“热心”推荐,身为家长谁又敢“驳”了面子。学校或老师若无“利”可图,岂会甘当“书商”。
三则家长不是书籍鉴别专业人士,他们很大一部分不具备鉴别书本质量得技能,只是听信学校和老师的建议。更何况,其他孩子都买,自己的孩子就能“特殊”?不买孩子也不愿意;再者,如果老师要是按照这样的书本“授课”“辅导”,岂不是让自家的孩子无“书”可学。因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少家长明知书籍不咋样,也只能忍忍就算了。
幼儿读物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受到伤害的是孩子们。国家语委曾在抽查图书质量时发现,差错(包括文字、标点、常识)最严重的正是少儿读物。有调研数据显示,市场上存在纸张粗糙、有缺页、错别字多、内容不健康等问题的儿童读物,占抽查样本总量逾30%。有的甚至含有暴力、歧视等不健康内容,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影响,可见一斑。
幼儿读物是启迪孩子心智的知识载体。这些“心灵读本”,唯有在“质量”上过硬,才能助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试想,如果孩子读本里充斥着“宋代大诗人孟浩然”、“一行白‘鹫’上青天”等诸多错误,误人子弟不说,我们的优秀文化又岂能一辈一辈传承下去?“心灵读本”不能缺“心”,不能为了“利”什么事儿都去做,尤其是启迪人心灵的——书籍。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