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打破“唯分数论”和减负的要求,各个学校不再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但有考试,没排名,家长不同意!最近,长沙家长何先生纠结了,他儿子所在学校不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但如果交费365元,学校推荐下载的一款APP便可以查到孩子的考试排名情况。这种“新颖”的查分方式引起了众多家长的质疑。(12月7日《长沙晚报》)
据悉,这款功能“强大”的查分APP,成绩排名功能可以显示学生考试原卷、答题详情、试卷分析、单科成绩,班级和年级排位等信息。除此之外,还会显示学生前五名和后五名同学的各科分数,但无法看到其他同学的姓名。如此至宝,自然有利于掌握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不过,365元查询孩子的成绩,并且一年只能派上4次用场。如此“高价”收费令人瞠目。敢问一句:有收费依据吗?若无则属于乱收费。为了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不少家长只能“忍气吞声”,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不愿意为此“买单”。是不想买吗?是不想知道自己孩子的成绩吗?恐怕不是这样。
每个父母都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毕竟成绩关乎着以后的命运。不只如此,学生自己,从内心而言,也关心考试成绩。学习的咋样,哪些地方需要弥补,与周围同学还有哪些差距等等,他们也是希望自己掌握的。即便学校老师不公布排名,他们在日常的交流中,也免不了相互探底、攀比,甚至自己给自己排排位。
2009年教育部发出曾出台意见,倡导为中小学生“减负”,要求各地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不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同时各省市也有相关规定,如,2015年长沙市教育局发布修订的《长沙市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明确要求:不公布学生考试、考查成绩,不按成绩给班级和学生排队。但是,这并不能否决学生和家长知道考试成绩的权利。
再者说,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是有偿资源,用APP收费查询是在将学生的成绩排名当做是“商品”来贩卖,显然不妥。这些收入又去了何方?是用于了日常教学开支,还是进了“私人”腰包,更或者给了APP研发团队?无论给谁,这样的行为都是“于法无据”、“于规无据”,看似是教学“创新”之举,实则是教学中“违规”行为。
学校归根到底是“育人”的场所。学生不是考试机器,为其减负,不让其被考试成绩所累,这些初衷不错;但是,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下,不公布排名并不代表不需要排名;禁止公布排名,也并非是学生“减负”的唯一通道。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赋予孩子们话语权,让他们自己做决定,不必非靠高价APP来查分。分数不能贩卖,同样孩子的未来更如是。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