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收入分配改革的“牛鼻子”

2016年12月08日 06:56   来源:光明日报   苏海南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稳步提升,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同时,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财产水平也普遍有较大幅度提高。

  这些变化源于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也源于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收入分配改革越来越重视,一系列改革政策和措施陆续出台且日益全面、系统;改革力度日益加强,贯彻落实情况明显改善。收入分配制度、薪酬制度、社会保障制、个人所得税制度、土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等先后进行了诸多调整,这些改革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居民收入的较快提高,推动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客观来看,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和财产分布仍存在一些问题。

  从居民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尽管近年来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有所降低,但仍处于基尼系数警戒线之上。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仍明显偏大。此外,一些收入分配热点、焦点问题日益突出:一是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水平难度大,成为制约缩小收入差距的主要难点;二是社会上对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差距偏大反映强烈,待遇双轨制有待破除;三是城乡居民之间社保待遇不合理差距偏大;四是居民财产性收入分配“跑冒滴漏”多,居民内部财产性收入差距偏大;五是贫困人口数量大,扶贫脱困任务重。

  从居民家庭财产分布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居民家庭之间财产差距过大;大城市房价畸高,成为拉大居民财产差距的重要因素;少数居民资产占全国居民总资产比例太高,也成为推动财富分配不公的主要源头。

  造成上述居民收入和财产分配问题的原因很多。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我国现行财税制度不健全。表现在我国现行税收结构不够科学,不利于充分发挥直接税调节收入的作用,个人所得税制不够合理,中小微企业减免税负不够到位,对高收入群体非劳动收入的个税漏征少征较普遍。财政资金支出及其监管也不够公平和到位。另一个直接原因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合理,存在缺陷的薪酬制度导致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及调控机制都不够健全,社会保险标准、社会福利待遇尚未健全科学的确定和调整机制,致使每次调整标准或待遇水平后,都引发诸多让人们感觉不够公平合理的问题。此外,缺陷多、不公平的居民财产收益分配制度也是直接原因之一。

  从深层次原因来看,主要是经济体制存在弊端——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仍不够明晰,特别是权益不平等、保护不对等,不利于从源头上规范收入分配来源。市场体系存在较明显的分割和垄断现象,金融市场规范不到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社会体制不完善也直接或间接制约着分配的公平合理: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不利于统一、公平的市场形成;城乡分割管理体制尚未全面打破;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公平合理;司法制度也不够健全。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今后收入和财产分配改革中,要抓住以下改革的“牛鼻子”:

  一要坚定贯彻“共享发展”的理念,保持工资以稍低于或不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速提高,同时改革调整分配关系,努力缩小收入和财产差距。

  二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方面完善征收制度,加快将各种国有资本收益全面纳入财政预算并健全相关制度,在改进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时,对资本利得也实行分级设不同税率征收,以平衡其与劳动报酬征税的关系;研究并适时出台房产税等,为调节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法律依据;征税时继续落实对中小微企业减轻税负的政策,同时加大对高收入群体非劳动报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力度。另一方面改进完善财政支出制度,健全转移支付制度,继续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薪酬分配、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出台扶持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减轻税费负担、大企业带领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员工素质提升的政策,在此基础上确定中小微企业员工工资正常增长的政策;结合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研究其他企业高管薪酬监管办法;贯彻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引导社会和用人单位在分配中向科技研发人员、技能工人等倾斜;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及其他相关改革;继续健全社保体系、扩大覆盖面、做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等工作,同时高度重视并逐步缩小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两方面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差距;继续健全城乡统一的居民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措施逐步平衡城乡居民的社保待遇水平。

  四要进一步健全财产分配制度,加强对财产分配关系的调节。强化对金融资本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各种交易行为;规范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切实保证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权不受损;管好土地出让金、国有企业改制资产处置收益、国有单位房屋出租出售、高速公路超期收费和城市停车位收费,减少并杜绝这些领域的国有资产收益流失;加强对居民收入和财产的监测及税收调节。

  (作者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