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宝新上线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的社交圈子功能,部分用户上传大尺度照片,网友认为照片或涉嫌低俗,质疑支付宝有炒作之嫌。支付宝方面27日表示,目前圈子处于测试中,对于发布含有色情等违规言论的行为,圈子管理员有权删除其动态,对账号做禁言,甚至拉黑账号。(11月28日《京华时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圈,渐渐地,就形成了不同的“圈子文化”,虽说各个圈子之间应该相互交流,增进感情,可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同圈子的人,硬要融合起来,免不了出现尴尬和错误。
在上线不久,支付宝的“社交圈子”就因尺度过大饱受争议,尽管支付宝方面也做出了紧急处理,可问题是,此事带给互联网圈子的负面影响却不会立刻消散,恐怕在近段时间,仍然会持续发酵。虽然支付宝回应“吃瓜群众想多了”、自己是在做社群,但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支付宝此次推出的社交圈子功能,是对开发社交功能不死之心的证明。同时,我们应看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以及对信用评分的过度放大,更加值得人们深思。
支付宝作为一个电商支付平台,在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其实自身应该起到的是过程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只顾社交圈子扩容,不顾平台监管责任。即便支付宝删除了相关记录,封停了账号,在自身监管方面的疏忽,自身恐怕也难辞其咎。也就是说,在“圈子”推行初期,就应该想到会出现如今的情况,即便是测试,恐怕也不应该以“不雅”和“色情”来试错。
在公共社交的原则中,有着这样明确的要求,社交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和谐有序地发展。在社交网络中,很多影响条件不再受到企业的控制,而是直接进入消费者的交流空间,但是良好的社交对话,仍然是一个企业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阿里巴巴公司来说,在推出社交功能的同时,也应该包括社交渠道在内的所有渠道的健康性和完整性,逐利可以,同样也应兼顾社交伦理。保持和消费者之间的健康对话,从而建立起能推动社交圈子健康发展的互利共赢关系。
另外,支付宝的“圈子”是相对开放的社区,与开放社交不同的是,基于支付宝的实名和大数据能力。它相比于一些传统社交产品的优势在于,其对用户购物习惯的培养,对电商市场的敏锐感知方面,可谓是运筹帷幄。但如果要说到社交,支付宝在这方面恐怕是有心而力不足。原因就在于,支付宝本身的定位,就不符合社交生态的模式,而它非要在电商格局上,促进与社交功能的融合,那么很可能是慌不择路、得不偿失。
此前也有过关于电商与社交能否兼容的争议,当时的讨论并没有终止阿里巴巴的社交战略。然而,可以清晰地看到,如果在以情感交换为基础的社交圈子搞电商,势必会破坏原有的社交生态系统,反之,如果在等级森严的电商产业链里,硬要借助社交的踏板一骑绝尘,纯属异想天开,而反倒是越走越远。进一步说,此次支付宝的“不雅照”事件,很可能是其拓展社交功能的一次试错,可问题在于,这种试错的风险,不应该让普通消费者来买单,也不应该把互联网社交圈推向一个更加边缘化的境地。以此而论,支付宝的“圈子”,很可能一开始了就走上了“歧途”。
一个支付宝引发的争议,恐怕还不足以引发整个社交圈子的警醒,但正因如此,呼唤干净纯洁的互联网社交圈的到来,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引入清晰完整的社交立场,平台也要承担起监管的责任,不能只是制造“事件营销”,否则,无序的互联网社交圈,还会更加混乱。
文/宋潇(西南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