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官场中的“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受到舆论高度关注。“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的背后其实是一种附庸思维——不论实际情况如何,总想着去跟对人,甚至认为这比工作成绩、个人表现都重要。当下,附庸思维已经跨出官场,渗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社会病。(3月2日《中国青年报》)
有“圈”走遍天下,无“圈”寸步难行,这是社会的病态,但却也是当前的常态。一些人组圈子、聚山头、拜把子,满足的是个人私欲,损害的是社会公利,对于这样的“圈子文化”必须严打严惩。
“圈子文化”说白了就是利益联盟,一小撮人为了心中的小九九,打着同乡会、校友会等各种名号,行着见不得光的苟且之事,用人时不问能力凭亲疏,工作中争风吃醋使绊子,最终导致的后果必然是,工作效率低下、办事成本提升、社会风气败坏。
当社会上处处充斥“圈子”,人们主动或者被迫加入“圈子”,规章、制度甚至法律就成了一纸空文,人治就可能要左右法治,长此以往,歪风邪气将取代浩然正气,拼搏进取会输给跟人站队,社会必然由治到乱,那些钻营寻“圈子”的人,恐怕最终都要为“圈子”所累。
其实大部分人对“圈子文化”是深恶痛绝的,社会秩序要靠法律和道德等“规矩”来约束,可是因为“圈子文化”大行其道,就有了“捷径”和“小路”,少数人因此得利受惠,多数人却由此无路可走,长此以往积累的是社会怨气,隐藏的是不安定因素。
“圈子文化”是规矩的天敌、是腐败滋生的温床,因此必须对各种“圈子”清理整治,必须对“圈子文化”主动抵制。重拳之下,当寻“圈子”的人碰了钉子,搞“圈子”的人没了路子,迷恋“圈子”的人落了套子、甚至戴了铐子,那时“圈子文化”就会消弥,规矩才能得到树立,社会风气才能好转。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