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高校“跑腿经济”含有多少功利化成分?

2016年11月22日 08: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磊磊

  “双11”过后,高校快递数量激增,大学校园内“求代拿”的需求成倍增长,乐于“跑腿”的学生也从中发现商机。代打热水、代取外卖等,高校里新兴的“跑腿经济”值得关注。(11月21日 中国新闻网)

  还是那句老话,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商机。在社会需求多元化与网络发展加速的双重语境下,“跑腿经济”兴起于各大高校并不奇怪。至于这一现象的正常与否,显然没有你争我辩的必要。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更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正如前几年已经诞生的跑腿业务,如今在手机应用上得以实现,这何尝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呢?当然,“跑腿经济”在高校盛行,最值得我们关心的是,“跑腿经济”会否功利化教育属性?

  “跑腿经济”在高校泛起浪潮,与社会环境有些不同。倘若过早渲染一种功利化的氛围,是有悖于教育属性的。代拿快递、代取外卖、代打开水、代卖水果等跑腿业务,在北京、天津、江苏、湖北等地的部分学校里弥漫,对于参与其中的学生未必有益。从消费者(主要指学生)角度出发,3到5元的服务费用或许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寄望于他人帮办”无疑是对懒惰思想的隐形塑造。如果这些举手可为的小事都要依赖他人服务,试问如何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肩负重担?

  再说从事跑腿业务的学生,月入2000到3000元不等的兼职外快,的确可以填补生活支出。业余时间依靠自己的劳动,换取等价的收入自然无可厚非。但让人隐忧的是,有多少学生是在利用逃课时间替人排队取快递?又有多少学生在利益的驱使下替人上课、代人点名?这其中就隐含着一种利弊权衡,隐含着教育的阵痛。如果功利化思想在校园里蔓延,对教育的潜在伤害往往是难以察觉却很可怕的。

  近几年,社会上跑腿公司已经呈现出“井喷”态势。在欧美发达国家跑腿业务也相当普遍,并孕育出非常活跃的跑腿经济。如果是社会上成熟运作的跑腿公司,当然不存在前面言及的担忧。可在高校,绝不能简单地从经济层面考量。没有安全保证,没有法律护航,“跑腿经济”就缺少一条完整的运营规范。难保会有高校学生冲破“跑腿服务”的边界,做着违规违纪的事情,这就极有可能背离教育初衷,也会在无形之中腐蚀校园这片净土,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有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中国内地高校收到的包裹数约占全国总量的6%,这个市场至少可以带动7万个直接就业机会。诚然,高校学生抓住机遇。利用适当的时间和精力做这些尝试值得肯定。只是,这其中也牵涉到诸多方面的问题。比方说,如何定位跑腿服务过程中出现纠纷的权责问题?如何避免花钱找人代课、代点名等教育乱象?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弱“跑腿经济”对教育功利化的影响?此类争端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跑腿经济”想在高校步入正轨,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高校“跑腿经济”不能念歪了经    2016年11月22日
  • ·不妨给高校“跑腿族”以鼓励    2016年11月22日
  • ·去行政化 高校无法只身前行    2016年11月18日
  • ·高校依法治校机制仍有错位现象    2016年11月1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