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政局日前发布《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收住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申请登记的公告》,即日起,本市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可申请入住市儿童福利院。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是指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方面困难造成家庭无力照料的7周岁以下本市户籍残疾儿童。(11月16日《北京青年报》)
●支持
杜绝弃婴 就该政策兜底
在以往印象中,入住儿童福利院的大多是一些无家可归的孩子。现在,北京儿童福利院对有家的残疾孩子也打开方便之门,体现了管理担当,让人顿生暖意。
做父母难,做残疾儿童的父母更难。普通孩子长大,总有独立单飞的那一天。但是,某些残疾,却让父母看不到盼头。抚养孩子,不光要背负经济这个大包袱,而且精神上也是巨大的透支。这对于涉事父母来说都是煎熬。
社会上遗弃孩子的现象时有发生。除了一部分可能是未婚生育之外,很多被遗弃的孩子都是残疾或身患重病的。这些本来已经不幸的小生命遭受遗弃,对于他们是雪上加霜的打击。很多人因此会谴责父母无情,呼吁法律将这些狠心父母绳之以法。
遗弃孩子固然是违法行为。可是将心比心,孩子是父母的亲生骨肉,丢弃孩子,父母岂能忍心?很多时候,遗弃不是不爱孩子,不是不想承担责任,而是照料孩子成了家庭无法承受之重。有时候就形成这样的怪圈:留在家中,孩子可能得不到全面的治疗和妥善的照料,但遗弃孩子,孩子在福利院就可能受到医疗、生活等各方面的保障。然而,骨肉之情无法替代。以遗弃为代价让孩子进入福利院,对于孩子和父母都是一种莫大的煎熬。
福利院接纳家庭无能力照料的残疾儿童,既能保证亲情,家庭的完整,又能保证孩子得到妥善照料,鱼与熊掌兼得,极大地减轻了家庭负担,保障残疾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笔者以为,对于家庭困难的残疾儿童,就该政策兜底。北京福利院收住家庭无力照料的残疾儿童,是杜绝弃养悲剧的法宝,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冯海燕
●反思
收容孩子 不如帮助父母
政策是善意的、温暖的、人性的。在床位如此紧张情况下,能够出台这样的政策,足以温暖人心,让我们看到的是积极的担当。问题是,虽然政策是好的,但有多少家庭会买账?
的确,社会上会有一部分人,因为孩子残疾了进行丢弃,他们希望用这样的办法来减少自己的生活压力。但毕竟是少数,更多人选择将孩子留在身边,与孩子一起面对困境。
残疾儿童与正常孩子相比,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会更重。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正常孩子,一个是残疾孩子,无疑,父母会更“偏向”残疾孩子,父母想用更多的温暖表达对不幸孩子的爱,这就是父母的爱子之心。
这种情况下,虽然有了“无力照料的残疾儿童可进福利院”的政策,父母忍心将不幸的孩子丢进福利院里去吗?而且,对于孩子来说,在福利院生活与在父母身边生活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不仅身心、精神上会存在问题,而且那种“离开父母”的伤痛也会成为一辈子难以磨灭的心灵困惑和悲催阴影。
无论从亲情相伴的角度,还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让残疾孩子与父母在一起才是最好的方式。福利院吃的再好,穿的再好,住的再好,也无法取代“与父母在一起”的快乐。
从这个角度来说,笔者认为关注“无力照料残疾儿童家庭”,最好的关爱不是“可以让他们进入福利院”,而是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照顾,比如在救助上,在就业上,在上学上,在就医上提供更多、更大的帮助,尽量减少这类家庭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让他们能够将“残疾孩子搂抱在自己的怀抱里”。
如果真的需要转移压力,我想最好的办法也不是“可以住福利院”,而应该是实现“社区日间照料”,让残疾孩子拥有“和父母在一起”的权利。郭元鹏
●补遗
精准扶助 防止一送了之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残疾儿童作为其中的弱势群体,更具有着不同的身心特征和服务需求,更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照顾,特别是家庭的关爱。
而对于实际中有特殊困难的残疾儿童家庭来说,儿童福利院将收住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无疑是有益的探索。
不过,政策暖心之余,也提醒我们特别注意:首先,福利院即使收住了有特殊困难的残疾儿童,也要保持与原生家庭的情感联系,才能给予残疾儿童更好的照料。其次,需建立“无力照料”儿童的家庭档案,同时要对“无力照料”的标准进行量化公示,防止对残疾儿童“一送了之”,父母放弃应尽的责任,残疾儿童遭受“二次伤害”。
其实,残疾儿童类别虽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定程度的社会障碍,不仅限制了其交往范围,也影响了其融入社会的能力。对残疾儿童来说,家庭康复非常重要。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残疾儿童还是应以家庭供养为主,但社会的帮扶也必不可少,比如能够为他们提供免费手术、配置辅助器具;为困难残疾儿童家庭提供生活补助,并“授之以渔”帮助其解决收入来源等等问题。除此之外,就是要探索建立和完善社区康复福利服务体系,坚持家庭、社区和福利机构相结合,为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服务提供持续的、稳定的支持。
虽然,福利院向残疾儿童敞开了大门,但我们更期待让每一个残疾儿童都能拥有家庭的温暖,让每一个残疾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照,尽可能地让他们能和健康孩子一样享有美好的童年,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这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吴左琼
●建言
截断源头 杜绝任性生育
一个残疾儿童拖垮一个幸福的家庭,甚至导致残疾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照料而难以融入社会的事,并不鲜见。然而,由于残疾儿童随父母生活,往往享受不到社会的帮助,感受不到社会温暖的阳光。北京出台的《公告》,可以说是拨开了这些家庭的阴翳,让公正的阳光照进了这些残疾儿童家庭的生活。
这样的规定,至少有两重意义。其一是保障了残疾儿童的权益。同样是残疾儿童,在儿童福利院的,固然缺少父母的关爱,但他们却可以享受到社会的大爱,可以得到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方面的呵护。而随父母生活的残疾儿童,却有不少,因为家庭的无力而陷入困境。这对于残疾儿童及其父母来说,显然是不公正的,也难以真正保障残疾儿童的权益,更难传递负责任的理念。其二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防止遗弃现象的发生。有一些家庭,面对出生的残疾儿童,担忧面临的巨大负担,往往采取了“丢弃”的极端方法。此次新规,相当于给了这些家庭最后的兜底保障,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遗弃残疾婴儿现象的发生。
保障残疾儿童的权益,也要杜绝生育任性。可以说,大多数缺陷儿的出生,是可以预防的,国家也出台了措施,在全国重点推广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明明知道自己不具备生育的条件,还要强生硬生。结果常常是拖垮了家庭,保障不了残疾儿童应有的照料,增加了社会的负担,甚至从出生之日起就把“包袱”扔给了社会。在保障残疾儿童权益的同时,如何杜绝这样的生育任性,同样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关育兵
●三言两语
收住“父母无力抚养的残疾儿童”是好事,但必须严格审核,使福利真正惠及需要的人,防止政策变成一些人推卸责任甚至谋利的工具。
——黄齐超
既然可以收住孩子,为什么不把这些钱、资源用来帮助孩子的父母呢?这样对孩子是不是更好?
——李修齐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会忍心遗弃自己的孩子呢?这个政策不错,至少可以让那些无奈的父母多一个选择。
——鱼儿
看到过这样的新闻,父母都是残疾人,孩子也有残疾,怎么办呢?希望这个政策可以尽快推广。
——龙的心
以前只能通过安全岛这样的方式,可是也有很多问题,能够直接收住,显然更进一步了。
——蓝草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