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认定何以成了“比惨大会”

2016年11月17日 06:56   来源:西安晚报   邓海建

  最近,媒体报道了云南省内部分高校助学金申请会沦为“比惨大会”、学生很无奈的新闻。随即,云南省教育厅就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不得要求申请认定学生在公开场合陈述申请理由。(11月16日《春城晚报》)

  贫困不是罪过,救助本属公义。一则,对贫困生的道德关怀,是经济救助的底线责任。不是说你发了几张钞票,就有了要求其“展览私隐”的特权。贫困境遇领域消费主义之恶,是对贫困生赤裸裸的伤害。二则,高校扶贫工作多来自财政支持,少数来自社会捐助。无论是公共责任或慈善本真,都不能以野蛮的“比惨”方式,要求贫困生PK以获得资格。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高校的监管部门或出资的捐款方,有追究相关高校认定贫困生资格程序正义的责任。

  自己的学生,究竟贫困到什么状况,不知情、不了解,最后竟然要以“比惨”的陈述方式来认定,那么,师生之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又隔阂到了什么地步?在这样的学校里,班主任或辅导员不认识自己的学生、教授或导师不清楚班级的学情,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按理说,贫困不贫困,校方最知情。遗憾的是,校方却懒政式地选择了最表面、最浮夸的形式。穿了双耐克鞋,贫困资格没了;表演了回贫困生,导师为你“转身”。这种滑稽而荒唐的决策流程,竟在21世纪的中国高校成为流弊,凡此种种,所揭示的,大概是整个高校行政化的诡谲生态。

  一言蔽之,贫困生认定成了“比惨大会”,是官僚化、泛娱乐化的高校行政机制的一个喷嚏而已。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