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发现疑似有过医闹行为的一名女教师将落户上海,后多名市民先后向媒体和人社部门反映了该情况,人社部门表示,将对相关情况进行复核。目前,事件已在网上持续发酵,不少医务人员和市民都表示难以接受有过如此行为的人享受落户政策。(11月3日东方网)
一年前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一位医生被女教师缪娴打到骨折、尿失禁,一年后缪娴落户带来变数,想必是“医闹女子”始料未及的。尽管最终能否通过落户申请,不可能完全为网友或大V的反对意见所左右,曾经的医闹行为是否可以作为拒绝落户的理由,或有待商榷且须有法规方面的依据,不过网络上喧嚣的抵制声音却不乏警示意义。
“医闹女子”落户申请复核遭举报,不少人明确表达不欢迎态度,显然是因为其恶劣前科不屑与其“为伍”,或滋生不安全感,虽说不能因为某个人存在污点,就将其一棍子“打死”,作为上海市民也应该有包容胸襟,给其悔过自新的机会,但人们条件反射般的抗拒态度,至少显示出个人素养越来越被看重,正在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为有过“医闹”的黑历史而落户受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黑名单”制度。随着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极少数存在失德、失信或违法行为者,将被列入相关部门建立的诚信数据库,出行、消费、经营等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此举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对于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和道德秩序和公共秩序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市民、网友主动抵制“医闹女子”落户,清楚地说明公众诚信意识日益增强,即使医闹者没有被列入官方诚信黑名单,也可能被民间列入了“隐形黑名单”,这就提示我们时时处处检点、自律,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自觉遵守公序良俗、道德规范和政策法律的文明公民,否则,就无以得到他人、社会的尊重,难免陷于作茧自缚、遭人唾弃的尴尬。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