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就《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了说明。《准则》主体部分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12个方面分别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11月2日新华社)
这12个方面的要求、规定,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对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作用,也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党员干部进班子当领导,自然办事规矩,处事公道,党内政治生活自然会风清气正。如果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的人身居要位,党风、政风就不可能清新爽朗。
近几年来,反腐倡廉的成效可圈可点,但也发人深省。曾几何时,“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一度陷入“规定一个样,执行一个样”的怪圈。从2012年到2016年8月,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13.9万起;从2013年至2016年9月,超过100万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这首先是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铁面问责、刚性约束、执纪从严,实现了制度面前一视同仁、纪律所向有违必究,释放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劲正能量,使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但同时也从反面说明,在任用干部上存在瑕疵,尚存漏洞,使一些缺乏党性的干部,占据了不该得到的位置。
净化党内生活,首先要从用人导向做起。用好干部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组织基础。 如果干部队伍素质不高、作风不正,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一句空话。比如,有些干部向党伸手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向党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决定,对人民群众颐指气使,对领导阿谀奉承等等,本身就说明,这类人不是合格的党员干部。啥样的人做啥样的事,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一些地方的党内政治生活肯定会跑偏走邪。
正确发挥用人导向作用,考察识别干部是重要关口。一个干部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态度暧昧,基本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是否被错误言论所左右,是不是个明白人,有没有境界,反映了一个干部的成色品位。“三观”层面的东西,肯定要体现在具体行为表现上。如果一个人习惯于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动辄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对上级组织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在政治生活上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一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的老爷做派,甚至不顾群众疾苦,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为了往上爬,醉心于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肯定会成为党内政治生态的一颗毒瘤。
用人之道乃事业兴旺发达之本,也是优化政治生态之要。一方面,坚持好标准用人,本身就是良好政治生态的体现;再一方面,用了符合好标准的人,无疑会在党内政治生态中发挥排毒驱邪的固本作用。(张全林)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