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管住乱花乱贷

2016年10月31日 09:33   来源:人民日报   欧阳洁

  ■清理暴力催收、发放高利贷等问题平台的同时,也要关注到大学生合理的消费信贷需求,不搞“一刀切”,培育更多稳健经营、风控技术完备的消费金融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小额、适度的消费金融产品。大学生自身也要培养理性的消费理念,增强金融素养和信用意识

  针对校园贷出现的一些乱象,银监会近日联合14个部委重点整治校园贷市场,对校园贷平台实施分类监管。一方面暂停涉嫌暴力催收、发放高利贷等违法违规机构的校园网贷业务,同时支持、鼓励具有较强管理技术和风控能力的合规类平台规范经营。校园贷由此走出了野蛮生长期,正式进入监管视野。

  近几年,校园贷市场发展迅速,但由于前期缺少相应监管,这个市场鱼龙混杂、平台良莠不齐,很多网贷平台盲目“冲”规模,降低贷款门槛,对贷款对象疏于审核,同时又缺乏完备风控手段。还有一些平台以低息诱骗大学生上当,实则收取高额滞纳金和超高手续费,实行暴力催收。校园贷市场隐患暗伏,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高发区。

  大学生群体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多数学生还没形成较成熟的消费理念,一旦养成过度超前消费的习惯,其消费水平、借款额度很有可能超出实际还款能力,较易诱发风险。加之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普遍匮乏,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对一些信贷产品的高风险认识不清,往往容易掉入高利贷陷阱。这些特殊性,让校园消费信贷显得敏感且风险相对聚集。监管部门应当担负起保护弱势金融消费者的职能,严格监管和清理,净化市场环境。

  当然,在彻底清理问题平台的同时,也要关注到大学生合理的消费信贷需求,不搞“一刀切”。校园贷市场异常火爆,正说明校园消费金融适应了一部分市场需求。这些年,全社会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随着信用卡、消费金融产品渗入校园,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超前消费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大学生是未来潜在的主流消费群体,为他们提供安全、适宜的信用消费贷款,有助于在年轻人中逐步培养起成熟、理性的消费意识和信用观念。

  健康的市场离不开合规的机构。目前校园贷市场已有一些稳健经营、风控技术完备的消费金融平台,能利用大数据深度刻画借贷人的信用状况、风险状况等,并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小额、适度的消费金融产品。对于这些机构,要鼓励其健康发展,让合理的商业运作模式、信贷产品慢慢占据市场主导,引领市场方向,同时也可以引入更多正规的金融机构参与,以良币驱逐劣币。

  小额、场景化是校园消费金融应当秉持的方向,也是有效防范风险的关键所在。消费金融解的是一时花费所需,满足合理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用度,不适合满足“宏伟”的创业大计,也不适合用来比拼数码产品,不需要太高的额度,否则会让学生滋生过度超前消费的习惯,也容易埋下风险隐患。从根源上化解风险,校园贷平台首先要提供小额、与还款能力相匹配的适度性消费金融产品,让风险关口卡在前端。另外,现在不少风险还出在借款人跨平台多头借款,对此需要各贷款平台加强数据共享与合作,并与征信机构实现联网,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来完善贷款资金流向记录,防止借款人多平台过度借贷。校园贷还应更多嵌入消费场景中,把学生贷款和消费场景联系起来,确保贷款用于学习而不是随意挥霍。

  大学生也有责任共同培育市场,首先从自身做起。虽然近年来大学生的金融知识和信用意识有所增强,但他们对金融陷阱还缺乏足够的识别能力,对个人信息和信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生应当树立信用意识,培养契约精神,学习金融常识,增强金融素养,主动积累个人信用,做理性的金融产品消费者。期待经过净化的校园贷市场,会有更多合格的借款平台和借款人出现。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