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为老人创建更多社交活动空间

2016年10月26日 09:1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就在本月,宜家上海徐汇店贴出“先购餐,后入座”的告示,这被看作是对存在不文明行为的老年人的“逐客令”。此事产生了话题效应,社会上意见纷纷,有对老年人“蹭福利”行为的谴责、戏谑,也有对他们“无处可去”现状的理解、体谅。众多声音勾画出老年群体的尴尬处境。而尴尬还在继续——逐客令效果不佳,不少老人用最低的10元消费,继续长时间“耗”在商场。

  可见解决问题仅靠“推出门去”难免无力,简单的“一批了之”更是无益。与之前的“公交车让座”和“广场舞扰民”的争论一样,我们不能简单将其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并就此切割干净。实际上,他们当中很可能就包括我们的父母、亲友,还有可能就是未来的自己。他们的窘境是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上海的老年化最为突出,全国情况与之类似——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60岁以上老人2.2亿人,而全国的各类老年活动室只有37.1万个,平均每600多位老人才有一个活动室,老年人活动空间十分缺乏。即使不缺乏,也不能将老年人的活动区域做出限定,毕竟他们是社会的一员。

  不文明行为不是老年人独有,而孤独寂寞、渴望社会参与是老年人的普遍心境和一致诉求。在宜家“扎堆儿”的老年人表示,自己“就是想和大伙聊聊天”。这让我想起一位朋友的经历,他的父母年轻时是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国家干部,“不知为什么老了之后就失去了判断能力”,成为许多虚假广告、不当营销的目标客户,家里常年有各种保健品推销员登门或电话推销。一次正赶上推销员上门,朋友在旁观察,悟出了一点缘由。推销员小伙子和颜悦色,关切地询问老人的生活情况,对老人的倾诉耐心倾听,即使是儿女听腻了的家长里短,推销员也显得十分感兴趣。看到他们亲密无间的聊天,朋友明白了一个道理:老年人需要陪伴,需要被关注、被尊敬。

  实际上,现在的老年人中,很多人经济独立,已不单是被儿女赡养的角色。他们还有能力成为儿女的后盾,帮忙照顾第三代等。虽然已经离开工作岗位,但依然在为家庭做事、为社会尽责。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他们不是负担,而是曾经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并继续发挥着余热的“富矿”,不应受到社会冷遇。我们应该深挖一下老年人“宜家占座”之后的真正原因,为他们创建更多的活动、社交空间,除了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他们的心理、精神需求。(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雨 齐)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