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M2持续高增长背后存在体制因素

2016年10月18日 07:4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周天勇:

  虽然国家提出了降低企业成本的方略,但从目前实体经济的感受看,似乎没有接收到降成本的雨露。财政税收部门说他们为企业降低了多少税费,然而绝大部分企业说没有降低,因为收多少税是政府年初就定的目标,达不到目的,非收上来不可。许多企业反映,残疾人基金比往年增加了好几倍。

  向小田:

  复旦大学张军老师提出的观点,有几个我认为必须重视:一是目前的经济增长,单位增长中的杠杆比例自2008年以后显著增加;二是私人投资萎缩加剧,没有缓解的迹象;三是就业质量较差。这三点中,第一点尤其重要。单位经济增长中杠杆比例增加了,一个很自然的推理就是经济变得更加脆弱。在市场好时,杠杆能带来利润;市场不好时,杠杆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一旦损失变成事实,恐慌就会立即发生。通过增加杠杆带来的经济增长十分脆弱,如行独木桥,动作空间都很小,不敢乱动。

  李迅雷:

  M2持续高增长背后存在体制因素。第一,中国长期维持高储蓄率,投资欲望更强,商业银行和美日不同,有更强的扩张动力。第二,当前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组合,更容易导致信用扩张。第三,金融体制改革缓慢,例如长期实行结售汇制度,而民间海外投资渠道狭窄。M2持续高增长背后也有代价。例如,第一,产生通胀,滋生资产泡沫;第二,金融过度繁荣,银行利润占比过高,企业盈利往下走;第三,全社会杠杆率快速飙升。

  黄益平:

  对于去杠杆,我们的预期应该切合实际。去杠杆不是直接把负债降下来就解决问题,甚至简单的紧缩宏观政策也不一定见效。宏观去杠杆,首先还是要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以M2/GDP这个指标看,目前M2的增长速度仍然是名义GDP增速的两倍,假如要去杠杆,那就意味着必须把M2增速压到GDP增速之下,但这很不现实。所以,我们对宏观层面的去杠杆不要抱过高的预期,尤其在短期内,总杠杆率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逐步将其稳住就可以。

  唐钧:

  “健康中国”是一项集社会、环境、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宏大工程,并不是医疗卫生一家的事。如果“健康中国”滑向“医疗中国”,最后成为少部分官员、医院、药商和医生的欢宴,老百姓就惨了。譬如近年来兴起的老年服务,在宏观规划中,似乎也被归到“健康产业”中。从一些地方的实践看,显然已经被“医疗部门”所挟持,老年服务越来越被限制在对“病”和“医”的狭隘理解中。

  (稿件只反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参考报立场)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