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同时出台了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对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工作作出部署。降低企业杠杆率,通俗地说就是降低企业负债率,国务院出台这个文件提出要求,说明目前企业杠杆率已经过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适度降低。
要降低企业杠杆率,先要研究这个问题是怎样积累起来的。最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企业出现了难以持续经营的问题,需要得到金融支持。尽管我国的货币政策在近几年一直坚持稳健的目标,但事实上是在这个目标之下,银行信贷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已经创下历史新高。按照央行的多次表态,尽管我国多次降准降息,主要是用于支援中小微企业,但货币一旦走出商业银行大门,事实上很难受到约束,资金更多地流向了国有企业,从而造成了国有企业杠杆率越来越高的现实。
银行资金习惯于流向国企,一个显性的原因是当国有企业遭遇困难,相比于中小微企业更方便得到金融支持。今年以来,去产能是很多地方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由于去产能绕不过让部分企业关停并转的程序,而这会产生大量富余人员,直接给地方政府造成压力,因此地方政府对此态度并不积极,而是更习惯于要求银行向这些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使企业能够继续生存。这一方面造成了去产能的推进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便是企业的杠杆率被越撬越高。
在经济增速减退的情况下,向本已经营困难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实际上难以改变企业的基本面貌,地方政府只能以不断地向它们“输血”来维持它们的生存。但是这些企业由于经营恶化,其“造血”机制已经严重退化,因此也难以按约向银行返还本息,从而使银行产生大量坏账。显而易见,降低企业杠杆率,不仅是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更是为了维护金融资产的安全。
但是,要降低企业杠杆率,随之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企业杠杆率是合适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在政府,而应该在市场。长期以来,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习惯于要求银行向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因此,要降低企业的杠杆率,一个必须做的工作便是地方政府要切实改变在市场中的作用,让银行养成用市场化的眼光来经营信贷。必须看到,目前经营困难、杠杆率高企的企业大都处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中,这类企业由于已经失去市场,其还贷能力基本不再具备,按照市场化的原则,银行已经不会主动向它们提供信贷,而当它们失去这方面支持以后,就只能在市场机制倒逼之下主动进入兼并重组、破产重整等途径,从而实现去产能的目标。
因此,要让企业杠杆率合理化,不是由政府来确定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是需要政府放弃“看得见的手”对市场的干预,让银行与企业在市场化的框架内“自由恋爱”。政府应该相信银行的市场判断力,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走上市场化的道路,并且建立了允许商业银行破产的机制,它们基于自身的利益也会保证自身的资产安全,从而为企业配建起合理的杠杆率。如果政府过多地干预银行信贷,反而会使银行脱离市场化的轨道,出现经营风险,而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也容易陷入“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循环,离市场化越来越远。
(作者为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