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女子中学不应止于“因性施教”

2016年10月17日 11:37   来源:光明网   张西流

  今年秋季开学,南京唯一的女子中学——南京市汇文女子中学正式恢复办学。学校招收高一两个班,共 100 名女生。汇文女中和位于南京中山路上的人民中学同址办学,学校预计用两三年时间,办成一所只招收女生的完全中学。(10月16日《现代快报》)

  不可否认,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女性教育很少触及,也较少地把性别作为一个单纯的领域进行研究。可见,南京恢复一所女子中学,未来将办成一所只招收女生的完全中学,对女生“因性施教”,在全国属破冰之举,其示范意义不可小觑。无论从女性价值体现、提升女性尊严角度,从女性伦理道德角度,还是从重视、尊重女性角度,开展女性教育都是一个重大的不可回避的课题。

  教育一个男孩,仅是教育一个男孩;而教育一个女孩,则能教育一个家庭。女性不仅和男性一样具有社会属性,而更重要、也最容易忽略的则是她的家庭属性——母亲,她承担着家庭的子女孕育、培养和教育,她的素质和文化程度高度关系着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而下一代的教育则关系到未来社会公民的文明程度。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向女孩倾斜,不仅使女孩个人极大受益,而且对家庭健康、经济条件提升和女孩的下一代成长有极大的改善。

  南京这所女子中学“因性施教”,当然是指对女性进行素质教育。之所以社会上会出现“有女孩子因减肥饿死,有人傍大款当三陪”等不良现象,就是因为女性教育的缺失,导致少数女性思想素质低下,甚至是道德沦丧。可见,学校女性教育当“以德为先”,即以对女性进行道德教育为首要任务。在女性课程的设置上,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女性素养的提升,而且要通过大胆地引进国外一些女性教育课程,对女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注重塑造女生内在的气质和修养;在女性意识理念指导下,用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来构建女生的完美品格,从而启迪女生的主体意识,让她们在自主发展、自我教育中健康成长。

  可见,女子中学,不应止于“因性施教”。在具体教学中,培养女性的创新精神是女性素质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女性教育的目的。其一,是创新人格、个性的培养。包括敢于创新,有创新的信心、毅力、精神等品格,实质上是创造能力的内在品质的培养。其二,是创造智慧能力的培养。涵盖诸如超常力、进取力、想象力,综合力、选择力、批判力、敏捷力等。其三,是创造技能的培养。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能力"。即解放头脑的能力,解放双手的能力,解放眼睛的能力,解放嘴巴的能力,解放时间的能力,解放空间的能力。这三个创新的基本素质目标,正是学校女性教育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需要努力探索的根本问题。(张西流)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做实“三圈”消除女性成长障碍    2016年09月21日
  • ·女性停车位体贴还是纵容    2016年05月30日
  • ·女性专车,是实用化的性别保护    2016年04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