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开发商的忽悠何时成了一种传统

2016年10月14日 0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高亚洲

  能把文字游戏玩得溜,当然是一种本事。但是,如果经不起较真,终究会被打回原形。

  ----------------------------------------------

  位于湖南长沙南托街道的昆仑和府小区,紧连着昆仑湖。开发商卖房时,打出“五万平米天然湖,开启湖居之门”的宣传语,吸引了不少市民花高价在这里置业。谁知住了5年后,业主们得知这片湖是开发商租的,业主和开发商均没有产权,而且开发商还在湖边部分区域砌起围墙,称是出于“安全考虑”。(《潇湘晨报》10月13日)

  “五万平米天然湖,开启湖居之门”,靠着这样的宣传,这个楼盘想来曾让不少买房者思绪放飞。如今,栈道失修,围栏腐朽,围墙突兀而起,湖居之门旋即不复存在,说好的天然湖成了“租来的湖”,说好的依湖而居,成了望湖兴叹。

  如今,愤愤不平的业主们认为被开发商的广告狠狠地忽悠了。要说忽悠,开发商素来是有传统的,也是相当有功力的。正如网上所流传的段子:建在繁华闹市中的楼盘,必然是“绝版黄金地段,财富在握”;建在偏僻山林中的楼盘,必然是“御山揽胜,天然氧吧”;建在学校旁边的楼盘,必然是“书香门第,何须孟母择邻”;建在政府旁边的楼盘,必然是“名门福地,比邻高贵血统”。有了这片湖,那还不任由开发商在广告上天马行空。

  要是说这开发商是在忽悠,开发商显然是要喊冤的,人家就站出来说了:当初打广告时,只是说小区靠近昆仑湖是个优势,业主可以就近欣赏,就像江景房,业主有欣赏的优势,但是并不意味着湘江划给了业主。这看上去似乎是不容辩驳的。只是,当初的“开启湖居之门”,跟这如今的“就近欣赏”真的是一回事吗?拿湘江来类比,看似合理,其实也是有逻辑漏洞的:靠近湘江,那是区位优势,而说“开启湖居之门”,说的不仅是区位优势,而是对配套环境的描述。

  能把文字游戏玩得溜,当然是一种本事。但是,如果经不起较真,终究会被打回原形。这样的一锤子买卖,即便真的能大赚一笔,没有了品牌和口碑,这样的开发商又能走多远呢?

  对那些一肚子委屈的业主们来说,对一片湖的认真,就是对自身合法权益的诉求表达,它无关输赢,关乎的是商业文明下,市场的参与者能否恪守契约精神,能否依循法治精神。无论如何,消费者不能成为不明真相者,不能总成为被忽悠的一方。当然,业主固然需要“认真”,但是,这依然不能成为忽悠泛滥的逻辑起点。

  于此而言,真正需要追问的,开发商的“忽悠”传统从何而来?是谁助长了它们的忽悠功力?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